不离当处常湛然

出自宋代释印肃的《颂证道歌·证道歌》,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lí dāng chù cháng zhàn rán,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
不离当处常湛然,神光也不往西天。
德山话堕龙潭笑,忍气吞声更不言。
()
往西,不言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宋代释印肃所作。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不离当处常湛然,
神光也不往西天。
德山话堕龙潭笑,
忍气吞声更不言。

诗意:
这首《颂证道歌·证道歌》表达了一种深刻的道德智慧和修行的境界。诗人通过深思熟虑的语言,揭示了道德修行者的内心状态和境界。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展现了道德修行者的心境和修行过程。诗的开头写道:“不离当处常湛然”,表明修道者在日常生活中始终保持着内心的宁静和平和。这里的“湛然”形容修道者内心的平静和清净。

接着,诗人写道:“神光也不往西天”,意味着修行者不会被外界的诱惑和欲望所迷惑,而是专注于内心的修炼和提升。修行者超越了世俗的束缚,将注意力集中在内心的修炼上,不被外界的浮华所动摇。

诗的下半部分,“德山话堕龙潭笑,忍气吞声更不言”,进一步展现了修行者的境界。这里的“德山”指的是修道者具备的高尚品德和道德力量。修行者不以物质成败为乐,也不会为外界的嘲笑和诽谤而动摇内心。他们具备极高的修行境界,能够从容面对挫折和困难,保持内心的坚定和喜乐。

整首诗通过简练而有力的语言,传达了修道者坚守道德、追求内心平静和喜乐的境界。它表达了修行者不受外界干扰,勇敢面对困难,保持内心纯净和喜悦的精神境界。这首诗词对于提醒人们追求道德修行、保持内心平和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