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道伴同流是一是二。宋代。释心月。鳞皴柱杖子,非长亦非短。东行西行处十分著力,归家稳坐时一味不管。著力处是我同流,不管时吾之道伴。且道伴同流是一是二,见成公案。
《偈颂一百五十首》是宋代释心月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鳞皴柱杖子,非长亦非短。
这柱杖子纹理纵横错杂,既不算长,也不算短。
东行西行处十分著力,归家稳坐时一味不管。
在东行和西行的过程中,我非常用心努力,但当我回家稳坐时,却完全不去在意。
著力处是我同流,不管时吾之道伴。
在努力的过程中,我与众人同样奋斗,而在不关注的时候,我的真正道路作伴。
且道伴同流是一是二,见成公案。
而说道伴随众人行动是一样的还是不同的,这是一个需要见证的真相。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柱杖子的形态,表达了作者对自身行为和生活态度的思考。柱杖子纹理鳞皴,既不长也不短,象征着人生的旅程,既没有过长的目标,也没有过短的追求。在东行和西行的过程中,作者倾注了十分努力,但当归家坐稳时,却选择了不去干涉外界的选择。作者认为自己在努力的过程中与众人同流,而在不干涉的时候,他的真正道路却是独立的。最后,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即伴随他人行动是否与自己的道路相同,这个问题需要通过实践和经验来验证。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强调了在行动与沉思之间的平衡。作者通过描述柱杖子的特点,将自己的人生观与行为方式进行了隐喻。诗中的诗意并不直接明确,而是通过对柱杖子和行为的比喻,引发读者对于人生意义和行为选择的思考。这种隐喻与比喻的手法使得诗词更具象征性和哲理性,给人以启发和思索的空间。
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历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岩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隐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为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
释心月。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历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岩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隐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为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