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路若何生

出自宋代释如净的《偈颂十六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ǔ lù ruò hé shēng,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到纯无学处,语路若何生
意气天然别,神笔画不成。
()
学处语路意气:(名)①意志和气概:~风发。②志气和性格:~相投。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闹~。
天然:(形)自然存在或自然生成的,不是人为的:~景色。[近]自然。[反]人工|人造|人为。
笔画:笔画(bǐ huà)通常是指组成汉字且不间断的各种形状的点和线,如横(一)、竖(丨)、撇(丿)、捺(㇏)、折(?)等,它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连笔单位。笔画有时也指笔画数,如字书前有汉字笔画索引。 表示这两种意思时“笔画”亦可作“笔划”,但目下规范作“笔画”。此外,笔画还指用笔绘制的图画,此义项一般用在古籍中,现时人们不常用或不用。传统的汉字基本笔画有八种,即“点(丶)、横(一)、竖(丨)、撇(丿)、捺(㇏)、提(㇀)、折(?)、钩(亅)”,又称“永字八法”。1965年1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和1988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了5类基本笔画:横类、竖类、撇类、点类、折类。
不成:1.不行2.不行3.用在句末,表示推测或反问的语气,前面常常有“难道、莫非”等词相呼应。

《偈颂十六首》是宋代僧人释如净所作的一组诗词。这组诗词以禅宗思想为基础,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禅修的境界和心路历程。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偈颂十六首》中文译文:
1. 到纯无学处,语路若何生。
2. 意气天然别,神笔画不成。
3. 不迷外内境,还原本来心。
4. 无心无所得,无物可执著。
5. 无缘无相应,无相应无思维。
6. 思维不生住,住即是烦恼。
7. 烦恼诸过尽,随缘无足恶。
8. 无恶亦无善,无善亦无恶。
9. 非有非无位,非善非恶心。
10. 无处可脱离,无处可依托。
11. 离相不离理,离理不离相。
12. 理相俱离尽,名空即不生。
13. 空名俱尽灭,无处可寻觅。
14. 无能无所作,无欲无所求。
15. 无住无所住,无住无所非。
16. 无非无所非,无非亦非非。

诗意与赏析:
《偈颂十六首》以简短的语言表达了禅宗修行的要旨和境界。这些诗句通过对概念的否定和对事物本质的觉察,揭示了禅修者追求心灵解脱的道路。

诗句中强调了超越知识和言语的境界。在"到纯无学处,语路若何生"中,表达了超越概念和言辞的境地,即到达超越知识的纯净心灵状态。"意气天然别,神笔画不成"则表明禅修的境界是超越思维和概念的,无法用语言和智慧的表达来捕捉。这些诗句体现了禅宗对于言语和观念的超越,强调直接的体验和觉知。

诗句中还强调了返本归真的修行观点。"不迷外内境,还原本来心"表明禅修者要超越对外界和内心境象的执著,回归到本有的纯净心性。"无心无所得,无物可执著"则强调了禅修者不执著于任何东西,超越对物质和利益的追求。这些诗句体现了禅修者摆脱执著和執念的境界,返璞归真的修行态度。

此外,诗句中还表达了超越二元对立和相对观念的境界。"无恶亦无善,无善亦无恶"表明禅修者超越了善恶对立的观念,超越了相对的标准。"非有非无位,非善非恶心"则表明禅修者超越了有和无的观念,超越了对心性的相对评判。这些诗句展示了禅修者超越相对观念的境地,超越了对事物的二元对立和对心性的评判。

总体而言,《偈颂十六首》通过简练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禅修者追求心灵解脱的境界和修行观点。诗句中强调了超越知识和言语的境界,返本归真的修行态度,以及超越二元对立和相对观念的境界。这些诗句展示了禅宗修行的精髓,引导人们超越执着和迷惑,追求内心的解脱和觉醒。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如净

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鉴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岩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岩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为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鉴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馀年,卒年六十六。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

释如净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