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仲天下士

出自宋代释宝昙的《送李提干兼简李知几太博》,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ó zhòng tiān xià shì,诗句平仄:平仄平仄仄。
伯仲天下士,惯识山中饥。
几年食君粟,一饭书百匙。
谓此真饱否,此饱谁安之。
伯氏昔在京,饭瘦崖书肥。
至今方舟上,儿啼妇褰衣。
仲氏亦远来,裹粮复能几。
卖金买书册,仆夫辍晨炊。
安能问饥饱,自信了不疑。
岁晚盍行道,西风颇劝归。
大贤事业定,试学摩腰围。
()
伯仲:(书)(名)本指兄弟的次第,比喻不相上下:不分~|~之间。
天下士

《送李提干兼简李知几太博》是宋代释宝昙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送别的形式表达了对李提干和李知几太博的赞美和祝福,同时也借此展示了伯仲两人在艰苦环境中坚持学习和追求知识的精神。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伯仲天下士,
惯识山中饥。
几年食君粟,
一饭书百匙。

谓此真饱否,
此饱谁安之。
伯氏昔在京,
饭瘦崖书肥。

至今方舟上,
儿啼妇褰衣。
仲氏亦远来,
裹粮复能几。

卖金买书册,
仆夫辍晨炊。
安能问饥饱,
自信了不疑。

岁晚盍行道,
西风颇劝归。
大贤事业定,
试学摩腰围。

诗词的诗意表达了伯仲两人的情况和心境。伯仲是天下的士人,他们习惯于山中的饥饿,并且多年来靠着李提干提供的粮食才能生存。李提干的一餐粮食就可以换取伯仲读书的材料。诗人问道:这样的饱食是真的吗?如果是真的饱食,又有谁能够安享这份饱食呢?

伯仲两人的情况被与李提干在京城时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在京城时,伯仲两人饭食瘦弱,但读书却很丰富。现在,李提干已经离开京城,伯仲两人仍然在继续学习,虽然环境艰苦,但他们的孩子哭泣,妻子褪下衣裳也不打消他们学习的决心。仲氏也远道而来,带来了食物,尽管数量有限,但仍然能够支撑伯仲两人一段时间。

为了购买书籍,他们甚至卖掉了珍贵的金子。他们的仆人放下早晨的炊事,专心搬运书籍。他们自信地问道:谁还能质疑他们对于饥饿和饱食的认知呢?

随着岁月渐晚,西风吹拂,似乎劝告伯仲两人返回故乡。然而,伯仲两人坚定地决定继续他们的学业,试图通过学习来实现自己的志向。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伯仲两人在贫困环境中依然坚持学习的情景,表达了对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和追求知识的执着赞美。它强调了对知识的珍视和追求,并鼓励读者在面对困境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努力追求自己的事业和目标。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宝昙

释宝昙(一一二九~一一九七),字少云,俗姓许,嘉定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幼习章句业,已而弃家从一时经论老师游。后出蜀,从大慧于径山、育王,又从东林卐庵、蒋山应庵,遂出世,住四明仗锡山。归蜀葬亲,住无为寺。复至四明,为史浩深敬,筑橘洲使居,因自号橘洲老人。宁宗庆元三年示寂,年六十九(本集卷一○《龛铭》)。昙为诗慕苏轼、黄庭坚,有《橘洲文集》十卷。《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宝昙诗,以日本东山天皇元禄十一年戊寅织田重兵卫仿宋刻本(藏日本内阁文库)为底本。集外诗附于卷末。...

释宝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