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君携笈过衡茅

出自宋代李复的《残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xǐ jūn xié jí guò héng máo,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残编断简事寥寥,购辑成书匪一朝。
韦述投山藏旧史,肩吾去国失宫谣。
须知孔壁遗文在,岂逐秦燔烈焰销。
博学多闻予所仰,喜君携笈过衡茅
()
寥寥:(形)非常稀少:~可数|~无几|行人~。
购辑书匪旧史须知:(名)对所从事的活动应当知道的事项:乘客~|考试~。②(动)一定要知道:~胜利来之不易。
孔壁遗文:古人或死者留下的诗文。散逸的诗文。前代留下的法令条文﹑礼乐制度。
秦燔烈焰:炽烈的火焰:~腾空。

《残编》是宋代诗人李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残编断简事寥寥,
购辑成书匪一朝。
韦述投山藏旧史,
肩吾去国失宫谣。

这首诗以残编断简的形式,描绘了一段充满曲折离愁的历史。诗中的"残编"指的是断裂的编写,"断简"指的是残缺的文物。作者通过这样的描写,展现了历史的残缺和珍贵。

诗中提到了一个人名"韦述",他将自己的历史笔记投山藏匿,意味着历史的珍贵文献被隐藏起来,无法传承。"肩吾"则代表了诗人自己,他离开了自己的国家,失去了国家的宫廷音乐和歌谣。

诗人提醒读者要知道孔子的文献遗址还存在着,不会随着秦朝的燔烧而销毁。这里暗示了历史的延续和文化的传承,对于文化的保护和学习有着深刻的反思。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博学和多闻的向往,他喜欢有着学问和见识的人带着行囊来到自己这里。"衡茅"指的是衡山和茅山,这里象征着高山和修道之地,意味着诗人希望有智慧和学问的人能够与他相伴。

整首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历史的残缺和珍贵,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的关注和对博学多闻的向往。通过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诗人呈现了一种对于知识和智慧的追求,以及对于传承和保护历史的重要性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复

宋京兆府长安人,字履中,世称潏水先生。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尝师张载。喜言兵事,于书无所不读,工诗文。累官中大夫、集贤殿修撰。徽宗崇宁中,为熙河转运使,以议边事不合罢。金兵入关中,起知秦州,空城无兵,遂遇害。有《潏水集》。...

李复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