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投马箠渡河水

出自宋代李复的《过澶州感事》,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ù tóu mǎ chuí dù hé shuǐ,诗句平仄:仄平仄平仄平仄。
孙村黄河决北流,北使年年过澶州。
澶州两城战格尽,七十余年废不修。
昔岁契丹倾国起,欲投马箠渡河水
烽火夜夜照前殿,殿前群臣色如死。
心忧社稷输至忠,殿上只有寇相公。
默使敌计堕吾计,独屈黄屋亲临戎。
敌惊溃奔虎北门,从此愿讲兄弟亲。
平时危冠尽肉食,一旦仓猝方见人。
()
城战格,不修,昔岁,倾国,渡河,烽火,群臣

《过澶州感事》是宋代李复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过澶州感事

孙村黄河决北流,
北使年年过澶州。
澶州两城战格尽,
七十余年废不修。

昔岁契丹倾国起,
欲投马箠渡河水。
烽火夜夜照前殿,
殿前群臣色如死。

心忧社稷输至忠,
殿上只有寇相公。
默使敌计堕吾计,
独屈黄屋亲临戎。

敌惊溃奔虎北门,
从此愿讲兄弟亲。
平时危冠尽肉食,
一旦仓猝方见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澶州为背景,描绘了澶州的历史沧桑和战乱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兄弟情谊的珍视。

诗中描述了黄河决口北流,孙村因此被淹没,北方使者每年都要经过澶州。澶州的两座城池经历了多次战乱,七十余年来一直废弃未修复。诗中通过描绘这些景象,表达了对战乱频发、人民苦难的忧虑之情。

诗中提到了契丹的崛起,他们曾欲投马箠渡过黄河。烽火夜夜照耀前殿,殿前的群臣脸色如死灰,显示了朝廷的危机和人民的痛苦。

作者表达了对社稷(指国家)命运的关切,认为只有忠诚的臣子才能真正担当起保卫国家的责任。在殿上,只有寇相公(指寇准)一人忠心耿耿。诗中默使敌计堕吾计,独屈黄屋亲临戎,表明寇准在面对敌人时独自忍辱负重,亲自上阵,展现了他的忠诚与勇敢。

最后,诗中描述了敌人惊慌溃逃,从此以后愿意讲究兄弟间的亲情。平时人们追求荣华富贵,但一旦遭遇突发事件,才真正感受到亲朋好友的珍贵。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澶州的战乱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兄弟情谊的重视。诗中运用了具体的场景和形象,以及含蓄的表达方式,给人以深思和共鸣,展示了李复对时局的关切和对人情的洞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复

宋京兆府长安人,字履中,世称潏水先生。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尝师张载。喜言兵事,于书无所不读,工诗文。累官中大夫、集贤殿修撰。徽宗崇宁中,为熙河转运使,以议边事不合罢。金兵入关中,起知秦州,空城无兵,遂遇害。有《潏水集》。...

李复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