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穴等閒休探手。宋代。李处权。衲子谁为盖代豪,生憎污俗紫方袍。何须鉴水能知止,未必归云可拟高。虎穴等閒休探手,龙泉取次莫吹毛。君知五祖堂中老,妙处何曾挂一毫。
《送杲兄》是宋代诗人李处权的作品。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个人修行和境界的思考,以及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呼唤。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衲子谁为盖代豪,
生憎污俗紫方袍。
何须鉴水能知止,
未必归云可拟高。
虎穴等閒休探手,
龙泉取次莫吹毛。
君知五祖堂中老,
妙处何曾挂一毫。
这首诗的诗意和赏析如下:
诗人以诙谐幽默的口吻写下这首诗,探讨了修行和境界的问题。诗中的"衲子"指的是佛教中出家修行的僧人,"代豪"则指世俗的富贵权贵。诗人表达了对那些追逐名利的人的不屑,他们虽然身穿紫袍,却无法理解衲子的修行之道。
诗中提到"鉴水能知止",意味着通过观察水面的涟漪可以看到其何时停止,而人们应该从中得到启示,知道何时放下欲望和追求。但诗人却说"未必归云可拟高",意思是即使放弃尘世的欲望,也不一定能达到与云一样的高境界。
"虎穴等閒休探手,龙泉取次莫吹毛"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修行者的忠告。诗人告诫修行者不要莽撞地去探索危险的地方,就像不应该随意伸手入虎穴一样。而对于那些追逐名利的人,也不要过于傲慢自大,就像不应该对龙泉轻慢地吹毛一样。
最后两句"君知五祖堂中老,妙处何曾挂一毫"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敬仰和对佛家祖师们的赞叹。五祖堂是禅宗中的重要寺庙,指的是禅宗的五位祖师。诗人认为这些祖师们境界高深,他们的妙处和智慧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即使是一毫一线也无法将其完全展现出来。
整首诗以幽默的语言表达了对世俗追求的讽刺和对修行境界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比衲子和代豪的形象,以及对水、云、虎穴和龙泉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修行者的忠告和对佛家祖师的敬仰。这首诗意味深长,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关注。
(?—1155)宋徐州丰县人,徙江宁溧阳,字巽伯。李淑曾孙。徽宗宣和间,与陈恬、朱敦儒并以诗名。南渡后曾领三衢。卒年七十余。有《崧庵集》。...
李处权。(?—1155)宋徐州丰县人,徙江宁溧阳,字巽伯。李淑曾孙。徽宗宣和间,与陈恬、朱敦儒并以诗名。南渡后曾领三衢。卒年七十余。有《崧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