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出一切象。宋代。郭印。邪师挟幻术,念念皆狂图。化出一切象,形容乃甚都。佛光亦幻成,非有与非无。烟霞异明晦,寥廓元太虚。离娄塞其目,象罔得玄珠。脱能如是解,安用空睢盱。宇定天光发,岂关七尺躯。痴儿生谤语,往往堕眉须。乃知西方圣,勇猛真丈夫。圣人与人同,此道谁不如。归来但宴坐,反照自有馀。
《和杨齐伯韵》是宋代诗人郭印的作品。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邪师运用幻术,每个念头都是疯狂的图谋。
幻化出一切形象,描述得非常逼真。
佛光也幻化成了形态,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
烟霞的明暗变幻,展示了广阔而虚无的本质。
眼中遮蔽了真相,寻找不到那颗玄奇的珠宝。
能够解脱如此迷惑,何需再空虚地盯视。
宇宙中的定律使天光闪耀,七尺躯体又有何关系。
愚昧的人发表诽谤之言,频频落下眉须。
才知道西方的圣人,勇猛真正的丈夫。
圣人与普通人一样,这条道路谁能不如他。
回归来只需宴坐,自有余光反照。
诗意:
这首诗探讨了幻术和真实之间的对立。邪师以幻术迷惑众生,而诗人则表达了对幻术的质疑和超越。诗中描述了幻化万象的能力,包括佛光的幻化和烟霞的明暗变幻。然而,诗人认识到这些都是虚幻的,无法捉摸和理解。他意识到眼中的迷惑只会让人空虚和迷失,而真正的解脱来自内心的觉悟。最后,诗人认为西方的圣人是真正勇敢和有智慧的人,他们与普通人一样,但在道德和境界上超越常人。
赏析:
《和杨齐伯韵》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幻术和真实的思考。诗人通过对幻术和形象的描绘,揭示了世界的虚妄和变幻无常。他表达了对幻术的质疑,并提倡超越表面的迷惑,追求内心的觉悟和真实的智慧。诗中的对比和矛盾使人们思考人生的真实性和意义。最后,诗人称颂了西方圣人,认为他们是真正具备勇气和智慧的人,超越了常人的局限,展示了一种更高尚的道德境界。整首诗以简洁的文字和深邃的思想,传达了对真实和幻术的思考,引发读者对人生和境界的深层思考。
宋成都双流人,字信可,晚号亦乐居士。郭绛子。徽宗政和进士。累任铜梁、仁寿等县令。高宗绍兴十八年,以任永康军通判时牒试避亲、举人不当降一官。终部刺史。与秦桧有庠序旧,绝不与通,家居十八年。性嗜水竹。工诗,与蒲大受、冯时行、何耕道为诗友。有《云溪集》。...
郭印。宋成都双流人,字信可,晚号亦乐居士。郭绛子。徽宗政和进士。累任铜梁、仁寿等县令。高宗绍兴十八年,以任永康军通判时牒试避亲、举人不当降一官。终部刺史。与秦桧有庠序旧,绝不与通,家居十八年。性嗜水竹。工诗,与蒲大受、冯时行、何耕道为诗友。有《云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