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触目。宋代。晁说之。山以石得名,土惟山之贼。如何云此山,土石相充斥。土上而石下,无良跻有德。土实最下底,位高忝厥职。或云三千年,此土化为石。顽阴不坚阳,如寄暂容迹。因知造化功,不出纤毫力。君子自苦辛,小人多羽翼。念从开辟来,久矣莫变革。吾其柰此何,唧唧复唧唧。
《书触目》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晁说之。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山与石之间的关系,表达了一种哲理思考。
诗中描述了山因为有石而得名,而土则被视为山的敌人。诗人思考着如何形容这座山,因为土和石相互充斥其中。土在上,石在下,没有良善的人能够攀登到高位并担任职责。土是最底层的实质,而位高者则感到惭愧。有人说这土已经化为石头已有三千年之久,这土像是暂时容纳了石头的痕迹,阴暗的力量不如阳光坚固。因此,诗人认识到造化的力量,即使是微小的力量也能产生巨大的影响。
诗人思索着君子的辛勤努力和小人的得意洋洋。他念及从开辟之初以来,世间已经久远而没有变革。他自问,我又该如何对待这一切呢?唧唧复唧唧,这是诗人对于这个问题的反复思考和疑问。
这首诗词通过山与石的比喻,探讨了人生的哲理和宇宙的变化。它表达了对于造化力量的思考,以及对于君子和小人的对比。整体而言,这首诗词给人以深思的启示,引发人们对于人生和宇宙的思考。
贺族兄宠妾生子。宋代。姚勉。艳红香紫春正中,扶舆磅礴清气融。玉麟夜掣香案锁,五云裹送光玲珑。吾家自是诗书裔,秀杰相承擢丹桂。太丘合有二方儿,省华须着三尧继。近闻络秀生伯仁,喜君掌上明珠新。愿言种德相扶植,此子定是高车人。
道士矶。宋代。张耒。匡庐奠九江,苗裔遍南服。横江蔽原野,内外实一族。危矶插江生,石色擘青玉。蛟龙穴乱石,猱玃在乔木。我行季冬月,江迹在山腹。扁舟如镜面,清净不可触。跻攀既不可,千古长幽独。缅想邃古初,巢居戒樵牧。
玲珑四犯 京口寄所思。宋代。史达祖。阔甚吴天,顿放得、江南离绪多少。一雨为秋,凉气小窗先到。轻梦听彻风蒲,又散入、楚空清晓。问世间、愁在何处,不离澹烟衰草。簟纹独浸芙蓉影,想凄凄、欠郎偎抱。即今卧得云衣冷,山月仍相照。方悔翠袖,易分难聚,有玉香花笑。待雁来、先寄新词归去,且教知道。
病中得何叔子龙友书问却寄四首 其二。明代。欧必元。高馆华灯夜夜过,竹阴萝月醉颜酡。飞扬竟付尊前发,涕泪翻从别后多。莫笑酒狂辞入社,虚教谈辨有悬河。只今把剑无聊赖,安得同君和铗歌。
读白乐天传及文集。宋代。韩维。仲尼饥饿颜回夭,此意谁能问大钧。何事香山白居士,每嗟衰老亦言贫。
送僧入五氵曵。唐代。贯休。五氵曵江山寺,禅林境最奇。九年吃菜粥,此事少人知。山响僧担谷,林香豹乳儿。伊余头已白,不去更何之。
寿陈制垣。宋代。李曾伯。向来荆楚说边州,人士今夸乐国游。千里潢池自交扰,一江汉水独安流。兵无敢惰身为率,民有独饥惠亟赒。阴德活人无量大,不须香火祝王侯。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唐代。岑参。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凑 一作:走;似 一作:如)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馆 一作:观)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绍兴以后祀五方帝六十首。清代。佚名。[圜钟为宫]离明御正,德协于火。有感其生,维帝是何。帝图炎炎,贻福锡我。鉴于妥虔,高灵下堕。
书燉煌集后寄顾行人之珽三水。清代。杭世骏。指掌西陲聚米图,岩疆版筑集烝徒。天开敕勒穹庐远,地拓瓜沙戍垒孤。鸡塞梦寒飞锦段,雁关烽息閟金符。冰霜诗句贤劳绩,补入《燉煌实录》无。
寄题陈良臣颐轩四首 其四。宋代。刘子翚。道醇泮宫识面,德润梓里知名。相从固应未晚,畏君难弟难兄。
送杨都督。明代。钟芳。昔年雄略镇淮阳,号令俄飞六月霜。垂老自耽陶径乐,投闲何惜楚弓亡。函关挹翠归程便,天府铭丹世绩长。高枕梦酣无一事,簪缨早付黑头郎。
夜诵。宋代。丘葵。夜诵琅琅罢,山斋入迹无。虫声助叹息,月影伴清癯。黄卷十年子,青灯一腐儒。时危无用处,我自笑非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