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戈屠斫骨骸拄。元代。方回。我比绛老今何如,甲子三百六十余。雨多晴少几水旱,往往咎证符占书。新正三日甲子雨,残腊未春何所生。通理三白妄自宽,明旦寒檐雪寸许。耳顺已过从心前,平生目击真可怜。兵戈屠斫骨骸拄,疾疫葬埋墟墓连。偶容脱遗鬼录内,贫无人知窘无对。至此岂可逢歉岁,夜枕梦惊心欲碎。虽然慎勿尤天公,迩年米价元不穹。汝自不肯学贪吏,攒眉耸肩甘诗穷。
《初三日甲子雨次日雪上元方立春》是宋代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我比绛老今何如,甲子三百六十余。
雨多晴少几水旱,往往咎证符占书。
新正三日甲子雨,残腊未春何所生。
通理三白妄自宽,明旦寒檐雪寸许。
耳顺已过从心前,平生目击真可怜。
兵戈屠斫骨骸拄,疾疫葬埋墟墓连。
偶容脱遗鬼录内,贫无人知窘无对。
至此岂可逢歉岁,夜枕梦惊心欲碎。
虽然慎勿尤天公,迩年米价元不穹。
汝自不肯学贪吏,攒眉耸肩甘诗穷。
诗意:
这首诗词倾诉了作者方回对自身境遇和时世的感慨和思考。作者自比绛老,意味着自己年纪已高,与绛石的寿命相比,已经不再年轻。甲子三百六十余,表示作者已经经历了许多年月,岁月如梭。
诗中提到雨多晴少,水旱频繁,意味着社会动荡,屡次遭受灾害和困厄。咎证符占书指的是民众通过卜筮和符命来寻求吉凶预测,以应对逆境和灾祸。
诗中描述了新正三日甲子雨,暗示残腊未春,寒冷依旧,生命力尚未复苏。通理三白妄自宽,明旦寒檐雪寸许,描绘了严寒的冬天景象。
作者回顾平生,见证了兵戈战乱带来的惨状,骨骸倒地,墟墓连绵,疾疫肆虐,人们葬身于埋葬之中。偶容脱遗鬼录内,贫困中没有人知晓,窘迫中无人相助。
诗篇末尾表达了作者对当前时世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忧。他感叹岁月的流转,夜晚枕头上的梦惊醒了他的心,使他感受到内心的痛苦。他告诫自己要谨慎,不要责怪上天,但对于即将到来的年景感到忧虑,米价上涨,生活困难。
作者以自己不肯学贪吏,宁愿在贫困中坚持写诗的态度自嘲,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道德价值的坚守。
赏析:
《初三日甲子雨次日雪上元方立春》通过描绘诗人的亲身经历和对时世的观察,展示了宋代社会中的困顿和动荡。诗人以自己的身份和感受,表达了对社会不公、战乱、灾难和贫困的不满和忧虑。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意象,如绛老、甲子、雨、雪等,通过这些意象的烘托,诗词更加生动地描绘了作者的心境和对时局的思考。
诗中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痛苦和对理想境遇的向往。他以自己坚守诗歌的选择来对抗时世的荒谬和磨难,表达了他对人性的关怀和对美好未来的希望。
这首诗词凭借其深邃的思想和抒发真情的方式,唤起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思索。它通过对具体细节的描绘和对时代背景的把握,展示了方回作为一个诗人的独特情感和对社会的关注。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