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应九转已丹成

出自元代方回的《次韵赠赵岂卿吟啸公之孙乃父亦能诗》,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ìng yīng jiǔ zhuàn yǐ dān chéng,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大门祖父昔闻声,交臂差池恨晚生。
欲与万山修郡志,谁能三世擅诗名。
故知龙颔无鱼目,更觉松心异舜英。
字稳句圆经几炼,定应九转已丹成
()
大门:大门dàmén∶整个建筑物通向外面的主要的门∶大族∶接触、容纳、参加或欣赏的途径向所有亚洲的苦难人民打开我们的大门
祖父:1.父亲的父亲;在世系上比父母更长一辈的男性祖先——亦称“爷爷”。2.祖父和父亲。“祖父”对“子孙”说
闻声:听到声音。听到消息。
交臂:交臂jiāobì臂碰臂地,指彼此走得很靠近共谁交臂论古兮。——苏轼《夜直秘阁》
差池:(名)①差错疏忽:事关重要,可不能有半点~。②意外的事(多指事故):倘有~,就得吃官司。
恨晚生三世:三世sān-shì∶三代,常指祖孙三代∶在美洲,尤指在美国出生并受教育的第二代日本移民的子女
诗名:善于作诗的名声。
故知:(书)(名)老朋友;旧日的朋友:他乡遇~。
鱼目:鱼的眼珠子。泪眼。相传鳏鱼眼睛终夜不闭,旧称无妻曰鳏,故诗文中多以鱼目用为无偶独宿或不娶之典。骏马名。俗以汤未煮沸者为盲汤,初沸称蟹眼,渐大称'鱼目',也称鱼眼。
九转

《次韵赠赵岂卿吟啸公之孙乃父亦能诗》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作品。这首诗描写了赞美赵岂卿吟啸公之孙乃父的才华,表达了对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欣赏和敬佩。

诗意:
这首诗以表达对赵岂卿吟啸公之孙乃父的赞美和敬佩为主题。诗人自述听闻赵岂卿的声名已久,却遗憾地感叹自己与他错过了交流的机会。诗人渴望与赵岂卿一起努力修炼诗文,志在与千山万水一同铸就美好的家国志业。他认为赵岂卿在诗词方面的才华卓越,足以在三世中留下卓越的诗名。诗人进一步指出,赵岂卿的才华犹如龙颔无鱼目,与众不同,而他的心境则犹如舜英之异。最后,诗人赞美赵岂卿的诗句结构稳定,用字恰当,经过多次琢磨,定然已经达到了九转丹成的程度。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赵岂卿的赞美,展示了诗人方回对他才华的崇敬和对诗歌创作的渴望。诗中运用了一些比喻和象征的修辞手法,如将赵岂卿的才华比喻为龙颔无鱼目,强调其与众不同。同时,将赵岂卿的心境与舜英相提并论,表达了他的内心感受。整首诗字句圆润、稳定,体现了方回的诗歌功力和对诗词形式的掌控。通过赞美赵岂卿的才华,诗人也间接地展示了自己对诗歌的追求和对他人才华的敬佩之情。

总而言之,这首诗以对赵岂卿的赞美和敬佩为主题,表达了诗人方回对他才华的崇敬和对诗歌创作的向往。通过比喻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诗人展示了赵岂卿与众不同的才华和与舜英相似的心境。整体上,这首诗字句优美,意境深远,彰显了方回作为一位宋代诗人的才华和创作水平。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