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貌无明镜。元代。方回。知十与知二,回赐同补哲。所以孟坚表,九品较优劣。人貌无明镜,妍丑孰分别。物无权与衡,轻重亦不决。
《拟古五首》是宋代方回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知十与知二,回赐同补哲。
所以孟坚表,九品较优劣。
人貌无明镜,妍丑孰分别。
物无权与衡,轻重亦不决。
诗意:
诗词通过对知识与智慧的思考,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作者以知识的学问来补充哲学的思想,以表达人们对于品德和品质的评价。然而,人们的外貌并没有明确的标准来判断美丑,物品也没有确切的权衡标准来决定轻重。
赏析:
这首诗词探讨了知识、智慧、品德和审美等主题。诗中的"知十"和"知二"指的是对知识有深刻理解的人和对知识了解有限的人。作者认为,知识和智慧是补充哲学思想的重要元素,可以帮助人们评价品德和品质。他提到了"孟坚",这是孟子的名字,表明作者借用了孟子的思想来阐述观点。
接下来,作者提到了九品,指的是古代官员的九个等级。他认为,通过九品制度的评判,人们的品质和能力可以得到优劣之分。然而,作者随后指出,人们的外貌并没有明确的镜子来判断美丑。这暗示了外表并不是衡量一个人的品质和价值的唯一标准。
最后,作者提到了物品的轻重和衡量。他认为,物品并没有固定的权衡标准,也不能明确地决定它们的轻重。这可能是作者在暗示,人们对于物品的评价应该超越其表面的价值,而是要考虑更深层次的因素。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对知识和智慧的思考为线索,探讨了人们对于品德、审美和价值的评判。通过反思知识、外貌和物品的相对性,作者提醒读者不要仅凭表面的标准来评价人和事物,而是要用更深层次的理解去认识和判断。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