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南行十二首

上南行十二首朗读

《上南行十二首》是宋代诗人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描绘作者在南方深谷中度过的生活为主题,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然宁静的向往。

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充官逃世名,
居此深谷中。
谷深夜更深,
剧谈滋无穷。

这里的"充官逃世名"意味着作者曾经在官场中担任职务,但他选择了逃离繁杂的世俗生活,来到了深谷之中。他远离喧嚣,追求宁静与自由。"谷深夜更深"表达了在深谷中的夜晚更加寂静幽深,与外界的喧嚣完全切割开来。"剧谈滋无穷"描绘了作者在谷中与伙伴们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彼此的对话充满了热情和激情。

照壁书灯青,
煨炉茶火红。
门外晓鸡鸣,
天地号霜风。

"照壁书灯青,煨炉茶火红"是对深谷中生活环境的描绘。这里的"照壁书灯青"意味着作者在灯光下阅读书籍,墙壁上投射出青色的光芒,暗示着安静的读书氛围。"煨炉茶火红"描绘了炉火旁的茶水,茶水沸腾的红色与炉火相映成趣,给人以温暖和舒适的感觉。

"门外晓鸡鸣,天地号霜风"表达了清晨的景象。鸡鸣代表着新的一天的开始,天空中的霜风吹拂着大地,宛如天地间共同发出的呼号。这里的描写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强调了作者追求自然与宁静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词通过对深谷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追求宁静与自由的心境。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使他选择了逃离,来到深谷中与伙伴们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深谷中,他沉浸在读书和讨论的乐趣中,追求内心的安宁与满足。诗词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示了深谷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以及与自然融洽的关系。整体上,诗词表达了对清净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繁忙的厌倦,体现了宋代士人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由的精神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

猜你喜欢

佩声摇月晓烟昏,宝镪亲承玉陛恩。断杼春晖怀孟母,绕堤秋草送王孙。

安平牒系古逾远,文敏风流今尚存。闽峤雪飞乡酒熟,十年心事与谁论。

()
一卷赤松桥上老,三杯玉案瓮中仙。
骑驴出去知何日,跨鹤归来得几年。
()
丝管闹南湖,湖上醉游时晚。
独看小桥官柳,泪无言偷满。
坐中谁唱解愁辞,红妆劝金盏。
物是奈人非是,负东风心眼。
()
墙西泥三寸,墙东草三尺。
可怜白鹿泉,蛙黾纷狼籍,湿萤如陨星,入户黏几席。
病夫本嗜睡,况此风雨夕。
永怀灢西寺,更忆山南驿。
()

插花行理鬓。
迁延去复归。
虽怜水上影。

()

层楼夜午转西风,眉际新愁刬地浓。怪得当时潘与宋,凄凉尤怯此时逢。

()
吾观天地间,万事同一理。
扁也工斫轮,乃知读文字。
我非画中师,偶亦识画旨。
勇怯不必同,要以各善耳。
()

每遇秋光兴便多,偷閒随意入烟萝。云山洞里无拘系,羽客祠前任笑歌。

花酒可怜如我老,簿书忘却奈人何。黄堂太守情偏远,兴比龙山十倍过。

()
旧岁连新岁,凉床又暖床。
山川屏里画,时刻篆中香。
畏垒吾安土,支离饱太仓。
若教身更健,鹤背入维扬。
()
步步金莲何可得,朝朝琼树有无新。
那能寇录逃名姓,早醉长安一息春。
()
巴山任喧云,僧窗睡方悄。
风清月到床,露白虫鸣草。
()

城中有高楼,十二红阑干。丹梯下平地,飞甍入云端。

一朝异时事,榛莽生凄寒。小楼可丈许,亦足罗杯盘。

()

,慨然感兴,以此写之梅萼香融霁雪,檐牙暖溜悬冰。

出林幽鸟动春声。

()

芳园知夕燕,西郊已独还。谁言不同赏,俱是醉花间。

()

圣谟洋洋,纲纪四方。烝我髦士,观国之光。遐不作人,而邦其昌。

以燕天子,万寿无疆。

()

九秋佳节去堂堂,无酒无花意欲狂。但使弃官仍济胜,登高何日不重阳。

()

旧阀知王谢,奇情识鲁连。世传如练句,人诵捣衣篇。

冠鹖馀生事,屠龙入暮年。白门桃杏色,次第理吟鞭。

()

结璘耀东方,摇辉散庭戺。褰帷视玉衡,何为倏东指。

汎爱惜流光,合旨抚逝水。鶗鴂天涯鸣,繁英怨游子。

()

我本钓鱼客,秋江晚候潮。雁归芦苇岸,人倚木兰桡。

细语互相答,野情如见招。隔波听未彻,云水两迢迢。

()

斫案兴言断众疑,鼎分从此定雄雌。

若无子敬心相似,争得乌林破魏师。

()
雪入迎春鬓,茶醒学古胸。
梦回霜满屋,吟到月斜钟。
()

初拨琵琶,未肯信,知音真个稀少。尽日芳情,萦系玉人怀抱。须待化作杨花,特地过、旧家池沼。想绮窗、刺绣迟了,半缕茜茸微绕。
旧时眉妩贪相恼。到春来、为谁浓扫。新归燕子都曾识,不敢教知道。长是倦出绣幕,向梦里、重谋一笑。怎得同携手,花阶月地,把愁勾了。

()
碧树鸣秋叶,芳塘敛夕波。
漏长稀箭刻,楼迥逼星河。
候雁迎霜蚤,啼螀傍月多。
怀人不能寐,弹铗起商歌。
()

道明回诏乐清间,便向中朝脱冕冠。
百日秉枢登相府,千年青史表旌桓。
泰运正隆嫌气热,干网初整畏冰寒。

()
惜花不是爱花娇,赖得花开伴寂寥。
树树长悬铃索护,丛丛频引鹿卢浇。
几回欲折花枝嗅,心恐花伤复停手。
每来花下每题诗,不到花前不持酒。
()
千山收宿霭,一气蔼金行。
爽吹舒澄碧,晴晖丽太清。
徘徊望前岭,徒倚步南荣。
为问莼鲈客,何须身后名。
()

禁漏晨钟声欲绝,旌旗组绶影相交。殿含佳气当龙首,

阁倚晴天见凤巢。山色葱笼丹槛外,霞光泛滟翠松梢。

()
碧涧潺潺佩玦锵,锦苔织翠护昌阳。
玉真新洗罗裙带,流出仟云水亦香。
()
门外猧儿吠,知是萧郎至。
刬袜下香阶,冤家今夜醉。
扶得入罗帏,不肯脱罗衣。
醉则从他醉,还胜独睡时。
()

晓风飘磬远,
暮雪入廊深。
念[1]载禅房宿,

()
天祥
何事长安客,春来思易迷。
乐游原上草,无日不萋萋。
()
天台国清寺,天下称四绝。
我来举唐游,于中更无别。
枿木划断云,高峯顶积雪。
槛外一条溪,几回流碎月。
()

文词高已□皇坟,海内风流尔不群。多少侯芭来问字,柴门何但似扬云。

()

漆灰骨末丹水沙,凄凄古血生铜花。

白翎金竿雨中尽,直余三脊残狼牙。

()
生身恨晼晚,丧乱适吾遭。
百岁大槐过,三年空谷逃。
平羌无上策,医国付群豪。
年大伤蓬转,愁坡破浊醪。
()

庭院阴阴覆薜萝,尚书祠墓此岩阿。长才只合从簪笔,晚节犹教学枕戈。

毕竟圣明持法恕,空闻门馆受恩多。平泉花木浑无恙,几辈西州掣泪过。

()
鲁国黔娄死,升堂吊者谁。
不邪能至此,千载有妻知。
凛凛默成德,清风百世师。
舅甥贫到底,终老外家祠。
()
小阁阴阴人寂后。
翠幕褰风,烛影摇疏牖。
夜半霜寒初索酒。
金刀正在柔荑手。
()
朱垣素壁,醉墨漓淋。
虚堂重临,思古伤今。
文不忍诵,盟弗可寻。
即事即物,抆泪痛心。
()
庭前云盖碧巉严,堂上先生雪满髯。
说药客来柳下榻,谒斋僧去便垂帘。
种时法好花难谢,买处钱多石易添。
子舍光荣身壮健,只将香火事华严。
()

水风斜日惬新晴,初解铜章病骨轻。远寺藏烟增晻霭,寒峰带雪更鲜明。

寻幽屡办扬舲出,辱访惭乖倒屣迎。烟艇遥遥逐鸥飏,渊明从此得浮生。

()

堂馆绿阴皆面水,图书乌几喜无尘。棕榈交叶绕遮井,菡萏倾花故向人。

世事从渠宁分拙,交游于尔觉情亲。澧兰沅芷秋风里,明日南云别更新。

()
淮南归来二十年,结庐仍向旧山川。
既无酒债贫休恨,浪得文名老尚传。
晓日轮蹄思柳外,春风羯鼓在花前。
如今静听瓶笙韵,犹以当年咽管弦。
()

寒漏明,时一聆。夜长不能寐,月色明阶庭。西风落叶争秋声,鸡啼未啼霜满城。

城中有思妇,正促征衣成。东家西家砧杵急,使我起坐时时惊。

()

长江万里吹天风,将军置酒楼船中。楼船忽奏军中乐,无乃黯惨蛟龙觉。

山川出云历乱飞,疾来掩我白日晖。中流汹涌俱辟易,人谓如此将无归。

()

茫茫九州内,莫作帝者民。民有忠信行,莫非帝者臣。

()
高歌闻白雪,美味熟醍醐。
解印悬虚橐,鸣鞭指上都。
倚楼怀旧德,目远认平芜。
()

剑佩声磨九轨衢,欢传虎拜听嵩呼。一天雨露流春泽,万古山河壮地图。

造化机缄新宇宙,太平气象又唐虞。丹心一寸葵倾处,夜夜泰阶明六符。

()

经训堂成书万卷,灵岩馆辟树千章。功名炙手才华盛,付与游人话夕阳。

()

休嗟小别似千年,坐膝将车事显然。契阔共循头上发,延缘犹记苇间船。

高人有福先归地,野老无谋但诅天。最是临分多苦语,相期把卷白云边。

()
雪似杨花飞不定。
枝上冻禽昏欲暝。
寒窗相对话分飞,萧鼓静。
灯炯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