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被伴欹脚倦伸

出自元代方回的《三月十七夜大雷雨用韵酬俞好问四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uǎn bèi bàn yī jiǎo juàn shēn,诗句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
恶风夜汹疾雷频,稍卧还兴起倒身。
政复花时如此雨,谁知我辈本无春。
破衣垢腻疮饶痒,短被伴欹脚倦伸
捱耐天明招敢叟,能来破闷赖斯人。
()
兴起:(动)开始出现并发展起来。[反]衰亡。
倒身政复花我辈:我辈,汉语词汇,读音为wǒ bèi,解释为我等,我们。
衣垢

诗词:《三月十七夜大雷雨用韵酬俞好问四首》

译文:
恶风夜汹疾雷频,
稍卧还兴起倒身。
政复花时如此雨,
谁知我辈本无春。

破衣垢腻疮饶痒,
短被伴欹脚倦伸。
捱耐天明招敢叟,
能来破闷赖斯人。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三月十七夜的大雷雨场景。风势凶猛,雷声频繁,诗人稍作休息,却又被雷声惊醒。此时正值花开时节,却下起了如此大的雨,使人难以预料。诗人感慨,不论是政治形势还是自身的境遇,都与春天的温暖和希望无缘。

诗人自身的状况也颇为凄凉,衣衫破烂、污垢残留,身上长满疮痍,痒苦难忍。睡袍短小,脚欹在一起,疲倦不堪。他耐着性子等待天亮,希望能够招来一位勇敢的老人前来,以打破他的郁闷,解救他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恢弘的自然景象勾勒出了诗人内心的哀愁与无奈。通过雷雨的描写,诗人表达了政治乱世中的悲愁,以及个人命运的无常和困顿。尽管是春天,然而诗人所处的环境却没有春的气息,这种反差使得诗中的孤寂和无望更加凸显。

诗人自身的描写,呈现出一种颓废和无助的形象,破烂的衣袍和疮痍的身躯暗示了他的贫困和病痛。短小的睡袍和欹脚的姿势,则彰显了他的疲惫和无力。然而,诗人并没有完全沉溺于自怜和消沉之中,他期待着天明,并希望有一位勇敢的老人能够打破他的孤寂,给予他希望和勇气。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对命运的无奈。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状况的描写,诗人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传达出一种深深的孤独和渴望。诗人的心境与外界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挣扎和无奈,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