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七夜大雷雨用韵酬俞好问四首

三月十七夜大雷雨用韵酬俞好问四首朗读

诗词:《三月十七夜大雷雨用韵酬俞好问四首》

译文:
恶风夜汹疾雷频,
稍卧还兴起倒身。
政复花时如此雨,
谁知我辈本无春。

破衣垢腻疮饶痒,
短被伴欹脚倦伸。
捱耐天明招敢叟,
能来破闷赖斯人。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三月十七夜的大雷雨场景。风势凶猛,雷声频繁,诗人稍作休息,却又被雷声惊醒。此时正值花开时节,却下起了如此大的雨,使人难以预料。诗人感慨,不论是政治形势还是自身的境遇,都与春天的温暖和希望无缘。

诗人自身的状况也颇为凄凉,衣衫破烂、污垢残留,身上长满疮痍,痒苦难忍。睡袍短小,脚欹在一起,疲倦不堪。他耐着性子等待天亮,希望能够招来一位勇敢的老人前来,以打破他的郁闷,解救他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恢弘的自然景象勾勒出了诗人内心的哀愁与无奈。通过雷雨的描写,诗人表达了政治乱世中的悲愁,以及个人命运的无常和困顿。尽管是春天,然而诗人所处的环境却没有春的气息,这种反差使得诗中的孤寂和无望更加凸显。

诗人自身的描写,呈现出一种颓废和无助的形象,破烂的衣袍和疮痍的身躯暗示了他的贫困和病痛。短小的睡袍和欹脚的姿势,则彰显了他的疲惫和无力。然而,诗人并没有完全沉溺于自怜和消沉之中,他期待着天明,并希望有一位勇敢的老人能够打破他的孤寂,给予他希望和勇气。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对命运的无奈。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状况的描写,诗人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传达出一种深深的孤独和渴望。诗人的心境与外界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挣扎和无奈,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

猜你喜欢

虎质斑斑卧石苔,翻盆黠鼠亦惊猜。日高花影浑如醉,应吃东家薄荷来。

()
大庾岭头功德成,谩言点眼访知音。
红炉片雪明端的,象外风光照古今。
()
碧月团团堕九天,封题寄与洛中仙。
石楼试水宜频啜,金谷看花莫漫煎。
()

忆昔妙年仝射策,今谁存者苦无多。酆城久矣埋长剑,陶壁依然挂短梭。

铅椠功夫真戏耳,齑盐活计奈贫何。鹏图九万平生事,老翮青云尚可摩。

()

满壁簪业墨未昏,牵情一夜役吟魂。
舟掀波浪经巫峡,袖扑云烟度剑门。
九折乍惊身出险,三声独似耳闻猿。

()

壮**铁峡,谁设险,劈苍岑。拥万里风烟,一栓横锁,形胜雄沉。汉王阳□□□,忆当年、叱驭走**。半夜邮亭索酒,平明燕市长吟。追思往事不堪寻。山色古犹今。甚三十年来,青云垂翅,素发**。投闲却教应聘,笑委身、从事老难任。立遍西风残照,山光翠满疏林。

()
颇费东君巧,晚春才有芳。
森森紫毫束,艳艳粉囊张。
凡木难仝谱,猗兰只有香。
花名传乐府,雅调更悠扬。
()

海上风雨来,掀轰杂飞电。登楼一凭槛,满眼蛟龙战。 ——陆龟蒙

须臾造化惨,倏忽堪舆变。万户响戈鋋,千家披组练。 ——皮日休

()

兴尽归来潩水边,翠阴亭上奏繁弦。龙媒耳接新声惯,驻足西风不受鞭。

()
梅花好,千万君须爱。
比杏兼桃犹百倍。
分明学得嫦娥样,不施朱粉天然态。
蟾宫里,银河畔,风霜耐。
()

大火忽西流,凉飔起江沚。萧散据匡床,脱帽仍解履。

高梧障重檐,短墙瓜葛藟。一室无数椽,长风吹万里。

()

圣主忧勤念足兵,近臣特奉玺书行。离筵暂尔停车骑,外阃遥应识姓名。

贾谊心劳陈政疏,韩公力筑受降城。传家贞观遗忠在,几日封章达帝京。

()

红紫商量欲满枝,持春觞豆好携持。
便须载酒凌波去,底事黄堂独赋诗。

()

臣力难图报称,臣心仰答九重。三次守城尽节,庶几全始全终。

()

薄雾轻阴酿晓寒。起来宿酒尚酡颜。柳莺何事苦关关。
新恨旧愁俱唤起,当年紫袖看弓弯。泪和梅雨两潸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