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鸣呼哀哉

出自元代方回的《六言四首》,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shuí bù míng hū āi zāi,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平。
传灯录第一卷,我佛世尊如来。
自谓寂灭乐已,谁不鸣呼哀哉
()
世尊寂灭乐哀哉:1.表示悲伤或痛惜的感叹词。《礼记·檀弓下》:“哀哉!死者而用生者之器。”2.称人死。含有戏谑的意味。如:“没想到他竟哀哉了。”

《六言四首》是宋代方回所作的一组诗词,它出自《传灯录》第一卷,表达了佛陀自称已达到寂灭的境地,却仍然感到人们对此的哀叹和呼喊。

诗词的中文译文:
第一首:
佛陀云,自谓寂灭乐已,谁不鸣呼哀哉。
第二首:
道在人间人不道,寂灭何劳说与谁。
第三首:
脚下一片苦海翻,十方万法尽皆空。
第四首:
人人无复不寻常,寂灭何曾有一尘。

诗意和赏析:
这组诗词以六言绝句的形式表达了佛陀的境地和人们对其的思考。佛陀自称已经达到了寂灭的境地,意味着超越了尘世的痛苦和欲望,获得了内心的宁静和解脱。然而,诗中表达了人们对此的哀叹和呼喊,似乎在质疑佛陀的境界是否真正快乐和幸福。

诗词中的"寂灭"是佛教中的概念,指的是超越生死轮回的境地,达到涅槃、解脱的状态。方回通过这组诗词,借佛陀的自述和人们的反应,探讨了人与佛的关系和对超越性存在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组诗词透过对佛陀境界的描绘和人们的反应,引发了对人生、苦难、境界和解脱的思考。它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传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思索和对超越尘世苦难的追求,展示了方回对佛教哲学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