拄杖倚空何所为

出自元代方回的《别秀亭五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ǔ zhàng yǐ kōng hé suǒ wéi,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市人指黑应怪讶,拄杖倚空何所为
戍角征鼙曾汹汹,樵歌牧笛尚熙熙。
风流剩有登临兴,摇落宁无代谢悲。
□□翁诗吾解赋,升平不似放翁时。
()
拄杖:1.执持。三国魏曹操《陌上桑》:“食芝英,饮醴泉,拄杖桂枝佩秋兰。”2.支撑着拐杖。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韩康伯病,拄杖前庭消摇。”宋苏轼《次韵参寥寄少游》:“当年步月来幽谷,拄杖穿云冒夕烟。”3.手杖,拐杖。唐钱起《题延州圣僧穴》诗:“四时树长书经叶,万岁巖悬拄杖籐。”宋陆游《晚步江上》诗:“高柳阴中扶拄杖,平沙稳处据胡牀。”明马愈《马氏日抄·憨皮袋》:“乃贯休所画弥勒佛像,横一拄杖挑皮袋於背,腰间曳一蕉扇。”鲁迅《故事新编·理水》:“‘禹来治水,一定不成功,如果他是鲧的儿子的话,’一个拿拄杖的学者说。”
所为:1.所作,作为。2.所以。3.原因。所为何事?
汹汹:(形)①(书)形容波涛的声音。②形容声势凶猛的样子:来势~。③(书)形容争论的声音或纷扰的样子:议论~|天下~,干戈四起。也作讻讻。
牧笛:牧童或牧民所吹的笛子。亦借指牧笛声。
风流:(形)①有才华的;杰出的:数~人物,还看今朝。②指有才学而不受礼法拘束的:名士~。③有关男女间的放荡行为:~韵事。
摇落:凋残,零落。
升平:太平、治平。
不似放翁

《别秀亭五首》是宋代方回的一首诗词,它通过描绘秀亭周围的景物和氛围,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放翁时代的怀念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市人指黑应怪讶,拄杖倚空何所为。
戍角征鼙曾汹汹,樵歌牧笛尚熙熙。
风流剩有登临兴,摇落宁无代谢悲。
□□翁诗吾解赋,升平不似放翁时。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秀亭为背景,通过描绘周围的景物和人物活动,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社会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过去放翁时代的怀念之情。

诗的开头,市井之人指着黑暗的天空感到惊讶,而拄杖的行人却无所作为,这显露出现实中人们对于未知的茫然和困惑。

接着,诗人描述了过去戍边之地的军号和战鼓声曾经的嘹亮动人,樵夫的歌声和牧人的笛声也曾经欢快悠扬。这里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景象,表达了对战乱和社会动荡的回忆和忧虑。

然而,尽管时光流转,风雅的情趣仍然存在。风流的兴致仍然存在于登高望远之中,摇曳的落叶中也依然没有代谢的悲伤。这里表现了诗人对于人生中的美好瞬间的珍惜和对自然的赞颂。

最后两句略有遗缺,但依然表达了诗人对于放翁时代的向往。诗人以"□□翁"称呼自己,表示自己即是放翁,而他解读自己的诗作,认为当下的社会升平已经不如放翁时代那样自由和安逸。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时代和现实社会的思索和感慨,同时也展现了对自然和风雅的赞美和渴望。诗人通过对秀亭景物和人们活动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富有感染力和意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