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句忽天来。元代。方回。我诗无所师,意略与古同。篆士见之笑,寒苦啼秋虫。采菊忽见山,不辨南与东。奇句忽天来,目断孤征鸿。岂有学圣贤,而不忍饥穷。
《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韵赋十首》是宋代方回的一首诗词。此诗表达了方回对自己诗歌创作的态度和追求,以及对传统诗词的思考和反思。
诗词的中文译文:
在东边篱笆下采菊时,我无拘无束地看见南山,以此为灵感写了十首赋诗。我没有特定的诗人作为师承,我的意境与古人相同。篆刻家见到我的作品会嘲笑,我在寒冷中啼鸣如秋虫。采菊的时候突然看见山,却分不清南和东的方向。奇特的诗句突然降临,目光中断了孤独的远行鸿雁。难道学习圣贤就不能忍受饥饿和贫穷吗?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展现了方回对诗歌创作的态度和追求。他自称没有诗人作为师承,意境与古人相同,表达了他在创作中追求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心态。他的作品被篆刻家嘲笑,表明他的诗歌思想与当时的主流诗风有所不同,他的创作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和挑战。在寒冷中啼鸣如秋虫,揭示了他在诗歌创作中的孤独和辛酸。
诗中出现的采菊和见山,可以看作是方回在平凡的事物中寻求灵感和启示,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敏感和关注。然而,他在采菊时却分不清南和东的方向,暗示了他在面对现实和传统的时候有些迷茫和困惑。
诗词的最后两句表达了方回对学习圣贤的思考。他质疑学习圣贤是否必然导致无法忍受饥饿和贫穷,暗示了他对社会现状和价值观念的反思。这种思考反映了方回对传统文化的思辨和批判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诗人自身创作态度、传统文化的反思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传达了方回的个人情感和思想内涵,展示了他作为一位文人的独特风采。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