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物澹无情

出自元代方回的《读素问十六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ú wù dàn wú qíng,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上古僦贷季,色脉通神明。
人处禽兽间,于物澹无情
针石有不用,祝由足移精。
世降尚毒药,一误百祸生。
()
神明:1.神灵;神祗可以解释为“神的总称”,即“宗教指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统治者,迷信的人指神仙或能力、德行高超的人物死后的精灵。2.指人的精神和智慧。3.英明;圣明。
禽兽:(名)①鸟和兽。②比喻行为卑鄙恶劣的人:衣冠~。
无情:(形)没有感情:~无义。②(动)不留情:~打击。
不用:用不着,不必。
祝由毒药:毒药dúyào危害生物体的有毒的药物。

《读素问十六首》是宋代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上古借贷季,色脉通神明。
人处禽兽间,于物淡无情。
针石有不用,祝由足移精。
世降尚毒药,一误百祸生。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素问》的阅读感悟。诗中提到了上古时期借贷兴盛的季节,通过脉络的变化能与神明相通。诗人观察到人类在动物和自然之间生活时,对物质世界的态度是淡泊无情的。他指出针石等工具虽然有其用途,但并非总是必要的,而祝由足则能够转移人的精神。然而,现代社会却降临了许多有毒的事物,一旦出现错误使用,就会带来无尽的灾祸。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素问》的阅读所得的感悟,表达了作者对人类与自然、物质世界以及现代社会的思考。诗中的上古借贷季和色脉通神明描绘了一个神秘而祥和的时代,人与自然、神明之间有一种联系和共鸣。然而,现代社会的人们对物质的追求以及对有毒的事物的误用,导致了各种灾祸的发生。诗人呼吁人们应该回归淡泊无情的态度,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谨慎行事,避免一时的错误带来长期的影响。

这首诗词意境深远,通过对古代和现代的对比,反思了人类与自然、物质世界之间的关系。它提醒人们应该珍惜自然,谨慎对待物质,避免滥用和误用的后果。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人类行为的警示,一时的错误可能会导致长期的不良后果。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表达方式,引发读者对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思考和反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