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哉宣靖中。元代。方回。孤灯阅近史,伤哉宣靖中。起兵破中原,不在鸭绿东。乃在江之南,临川一老翁。文高学本僻,行急名骤穹。性命了未谙,物务藐弗通。聚敛改法度,开边兴兵戎。佑符不坐党,粘斡焉来攻。配骨谅已尽,遗祸犹无穷。
《西斋秋感二十首》是宋代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孤灯阅近史,伤哉宣靖中。
独自点燃的灯,阅读着最近的历史,我为宣靖年间的局势感到伤痛。
起兵破中原,不在鸭绿东。
发动起义攻破中原,却并非在著名的鸭绿江以东。
乃在江之南,临川一老翁。
而是在江南地区,一个居住在临川的老翁。
文高学本僻,行急名骤穹。
他文采高超,学识博大,却生活在偏僻之地,由于行动迅速而名声骤起。
性命了未谙,物务藐弗通。
他对生死命运的了解尚浅,对世间事务浅薄无知。
聚敛改法度,开边兴兵戎。
他聚集财富,改变法度,开辟疆界,兴兵作战。
佑符不坐党,粘斡焉来攻。
神灵的庇佑没有偏袒任何一方,被迫与敌人展开攻防战。
配骨谅已尽,遗祸犹无穷。
即使死后身躯已经腐朽,遗留下来的祸患仍然无穷无尽。
诗意和赏析:
《西斋秋感二十首》是方回对宋代时局的感叹和反思之作。诗中描述了一个老翁在孤灯下阅读近史,对宣靖年间的动荡局势感到伤痛。诗人表达了对战乱和政治腐败的忧虑,对自身境况的反思和对命运的无奈。
诗中描绘了一个文学才子,有着卓越才华和广博学识,但却生活在偏僻的地方,对世事了解甚少。他以行动迅速,名声骤起,但对于权谋和政治的利弊却缺乏深刻的认识。他通过聚敛和改变法度来开拓疆界,但最终却陷入了无尽的战乱和祸患之中。
这首诗词反映了方回对时代局势和人生境遇的痛心和忧虑,同时也对权谋和战争的残酷现实提出了质疑。通过对个人命运和社会命运的交织,诗人传达了对于和平、正义和人性的思考与呼唤。
《西斋秋感二十首》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展现了方回作为一位文人的独特视角和对时代的独立思考。这首诗词通过对人生、战争和政治的思考,唤起读者对于和平、人性和社会正义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