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枉己直於人

出自宋代陈普的《孟子·枉尺直寻》,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uí néng wǎng jǐ zhí yú ré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计利无非患得心,谁能枉己直於人
既甘隐忍无羞恶,气馁如何更复伸。
()
直於隐忍:(动)把事情藏在心里,勉强忍耐:~不言。
羞恶:羞恶xiūwù因己身的不善而羞耻,见他人的不善而憎恶。
气馁:(形)失掉勇气:失败了不要~。[近]泄气|泄劲。[反]发奋|发愤。

《孟子·枉尺直寻》是宋代陈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枉尺直寻

计利无非患得心,
谁能枉己直於人。
既甘隐忍无羞恶,
气馁如何更复伸。

诗意:
这首诗探讨了人们在追求利益时的心理困境。作者表达了一种思考: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我们是否可以不顾自己的原则和道义,让利益驱使我们的行为,甚至不择手段地对待他人?然而,当我们放弃了自己的原则和道义时,我们内心是否会感到羞耻和痛苦?这样的心理挣扎和困惑,让人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道出了人性的内在矛盾。诗中以"计利无非患得心"开篇,指出了追求个人利益的心态,表明人们在面对诱惑时常常难以抵挡。接着,作者以"谁能枉己直於人"表达了对人性的质疑,暗示人们是否能够保持自己的正直和廉洁,不受外界利益的诱惑。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作者使用了"甘隐忍"和"无羞恶"这两个词语,表达了为了追求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和道义所带来的内心痛苦和羞耻感。最后一句"气馁如何更复伸"则反问了这种矛盾和困惑是否能够得到解决,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个问题的无奈和困扰。

这首诗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深入探讨了人们在追求利益时的道德困境和心理挣扎,引发人们对于个人利益与道义原则之间关系的思考。它提醒人们要坚守内心的正直和道义,不被利益所动摇,同时也警示人们在面对利益冲突时要慎重权衡,以避免迷失自我和背离道德准则。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普

陈普(公元一二四四年至一三一五年)生于宋理宗淳祐四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二年,年七十二岁。居石堂山。入元,隐居教授,从学者数百人。三辟为本省教授,不起。当聘主云庄书院。晚居莆中,造就益众。普著述有石堂遗稿四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陈普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