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南陵题五松山。唐代。李白。圣达有去就,潜光愚其德。鱼与龙同池,龙去鱼不测。当时版筑辈,岂知傅说情。一朝和殷羹,光气为列星。伊尹生空桑,捐庖佐皇极。桐宫放太甲,摄政无愧色。三年帝道明,委质终辅翼。旷哉至人心,万古可为则。时命或大缪,仲尼将奈何。鸾凤忽覆巢,麒麟不来过。 龟山蔽鲁国,有斧且无柯。归来归去来,宵济越洪波。
参考资料:
1、管士光.李白诗集新注.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487-488
2、王新龙.李白文集 3.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133-134
3、余嫦英.铜都历代诗词集注(铜陵文史资料第10辑).铜陵:铜陵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铜陵市地方志办公室,1994:15
4、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9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此诗作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年),此年春天,李白游于金陵。五月,至扬州。青年诗人魏万千里追寻李白而至。李白把自己身边的诗文全部交给魏万,编册成集。随后,李白闻说晁衡回国途中遇难,感伤地作诗哀悼。之后,李白周游南陵、秋浦、青阳、泾县。这首诗即是作者在南陵游玩时所作。
参考资料:
1、安旗,薛天纬.李白年谱.济南:齐鲁书社,1982:87、89
2、郭谦.盛唐十大诗人交往史录.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150-151
李白这首长诗,主要以三位古代圣贤的事迹构作而成。诗人借古抒怀、以典述志,明晰地表达出诗人仕途“穷达”观,含蓄地透露出诗人晚年的悲愁幽恨。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一般尤为仕人遵奉的信条,李白亦不例外。这首诗中以傅说和伊尹两典来写“达”。要“达”,一要仕人必须是一个人才,是池中之“龙”,要发圣贤之光,怀圣贤之德,具“佐皇极”之才能;要“达”,二要君主必须慧眼识贤才。殷高宗思贤若渴,梦得圣人,遍访天下,终于在从事筑墙劳动的努力中找到了贤相傅说;伊尹不过是商汤妻有莘氏的奴隶,又当过厨子,商汤却不嫌其地位低贱,委以相位。这样,“达”者就能“兼济天下”,一展宏图。殷商时期不被人理解的傅说曾运筹帷幄,大兴殷室,死后亦化为天上星宿,他确是古来圣贤璀璨星群中的佼佼者。伊尹的治绩更为辉煌,他助汤攻击夏桀,又历佐卜丙、仲壬两王,当太甲无道时,他果断地将其放逐于桐宫,自己摄政,直至三年后太甲悔过修道,才复其帝位,忠心辅助。这种政绩,不由得使诗人无限虔诚地吟出了“旷哉至人心,万古可为则”的赞美。由此可见,“达”既是有才、适才、用才、成才的过程,又是君臣相悦、共治国政的过程。因此,“达”成了有为仕人、贤才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第三个孔子的典故是写“穷”。时世乘谬,运命不济,圣贤仲尼也无可奈何。孔子一生奔走于卫、陈、齐、楚等列国间,四处碰壁。他自卫入晋,闻赵简子杀二贤臣,曾感慨贤才求仕五路。他也曾登鲁国龟山,作《孔子龟山操》,视季桓子若龟山之蔽鲁,深感自己手无权柄,仕途窘穷,无法实现三代仁政,不得已而归来牑下,厄而著《春秋》。诗中三个典故均举名相大贤的事例,分析仕途甘苦,发穷达之论。
诗中大部分篇幅写古时贤达者的丰功伟绩,表现了诗人对他们的艳羡、赞美和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而在孔子的典故中既对圣贤大德的儒家鼻祖一生窘穷寄于同情,还为自己与之类似的“穷”途末路悲愤不已。诗人所以举孔子为仕“穷”的例子,还因为孔子明知理想难以实现,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追求从政理想的精神与自己产生了共鸣。综上所述,李白的仕途“穷达”观以“达”——入世济民为核心的,他的忧喜备份由此而来,他的进步、伟大也由此而来。
参考资料:
1、汪嘉兴,浦引仲.铜都历代诗粹(铜陵文史资料第4辑).铜陵:铜陵市政协文史委员会,1991:30-32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王质观棋。宋代。顾逢。弈边忘日月,况复遇神仙。石上无多著,人间几百年。指枰如料敌,落子欲争先。想尔腰柯烂,回头亦骇然。
霜天晓月(庆高尉)。宋代。李廷忠。洞天仙伯。总是梅标格。来索东风一笑,香浮动、潜溪月。寿尊谁共酌。少年花县客。试问日边春信,梁园上、正飞雪。
郊祀庆成并进状。宋代。曾巩。即祚讴歌后,钦柴礼数新。盛容超旷代,乐贡尽殊邻。宿戒临行殿,宵兴绝众臣。立须空便泬,步进却柔姻。外物虽多品,天心在一纯。高灵终享德,群望亦依仁。暗蔼如无间,迟延若可亲。欲知精意答,预睹太和臻。积噎没遥甸,浮阳上绮闉。矞云生斐亹,爱景驻逡巡。厚庆归清庙,余釐及兆人。还宫动前跸,喜气入韶钧。
重遣 其九。清代。李振钧。恩深义重白头偕,浪起疑猜道未谐。自后黔娄何处诉,不缘薄倖不暌乖。
黄石还渔溪寄刘九四首。宋代。陈藻。老去今秋迹转孤,怜君幼女似童乌。穷通何事关渠甚,便问明朝有试无。
哭王础尘十首 其五。清代。陈恭尹。长将行迹寄天涯,三十鳏居不自嗟。客有问君君大笑,丈夫无国更何家。
马草行。清代。查诗继。铁甲三千动地来,马蹄杂沓如轰雷。军有供顿马有谷,县官奔走如奴仆。刍茭比屋困诛求,府胥索钱不即收。君不见江山城头新鬼哭,招魂无人乌啄肉。
安庆己卯元日。清代。梁朝钟。去岁椒盘望太平,迢迢封树雨春正。虏无一矢留三月,贼止千人系九营。蕡烛平明呼北极,白环兄弟祝西征。儿童未作百年虑,长日华林爆竹声。
赏雪四首 其三。明代。林光。诸祠遍祷致无由,农事先贻玉食忧。倏忽琼花铺地遍,庸知天意为谁谋。贪看未许阶前扫,冻压翻疑瓦屋踣。三尺立深供一瞑,程门斯道许谁求。
同伍国开谭元定游西山杂咏二十首 其八。明代。黎遂球。传闻诸帝过陵傍,却与中官一样装。独有龙衣双骑夹,野人亲得认祥光。
西湖访梅。宋代。赵汝鐩。久无梅信息,访问到湖滨。耐尽一冬冷,开残千树春。临流转风韵,与雪斗精神。疏影暗香后,能吟有几人。
范武子挽词。宋代。许及之。呜呼吾武子,天乎夺何速。潇洒锦绣肠,秀润琅玕腹。出口论世事,好语惊拙目。孝友式里闾,急难骇僮仆。曩于建业都,共庀主人属。但不同姓氏,何翅如手足。一日不晤对,尺简频往复。中夜怀清姿,有梦堕脩竹。时予悼伉俪,感尔念鳏独。别去几岁华,亦闻悲壶俶。同病心相怜,异县情愈笃。我欲托以妹,子不鄙其族。两穷忽相值,一家有馀睦。去作建安县,振彼七闽俗。岂不化彊梗,元不用鞭扑。邑人歌载途,当路荐联牍。彼守何坚忍,于民能迫促。二年甘不考,百谪宁忍辱。子方困吏鞅,妹忽沦鬼录。入户悲方缠,出门湿如束。骏足不受羁,盐车宜折轴。讣来忽收书,痛甚不容读。未令吾母知,可闻尔母哭。人生会有终,汝死冤乎毒。吁嗟先大夫,艰难脱荒服。衣钵自桐乡,生涯去巴蜀。清德诚可种,石田不能粟。尔母今在堂,何以供水菽。尔弟独当户,何以资耕筑。三儿须教训,一女待鞠育。自愧贫多累,未能分薄禄。近拟乞州麾,因用致家塾。此愿未吾遂,有身莫渠赎。所居读书岩,旁依紫逻曲。忆昔曾同登,相期共结屋。今晨何为者,昨梦不可续。平生乐哉丘,终焉埋此玉。虽遣奠刍陈,不及墓草宿。呜呼吾武子,临风泪盈掬。
赠别大兄二首(1) 其二。清代。费墨娟。检点行装泪未干,满怀别绪路漫漫。天南地北增惆怅,容易分离聚首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