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抚字已先传。宋代。陈宓。厚重公清誉蔼然,人言端似楚公贤。为官不取横科势,佐郡何妨二十年。徐貌价通常不变,阳城抚字已先传。双旌原上行人泣,况是交亲泪迸泉。
《挽郑通判》是宋代文学家陈宓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挽联的形式表达对郑通判的悼念和赞扬之情。虽然没有提及具体的事件或故事背景,但通过作者的描述,可以感受到郑通判在政治和个人品德上的杰出表现。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厚重的公正和清廉如泉水一样,人们称赞他像楚国的贤臣。他在担任官职时不追求权势,二十年来辅佐州郡,何曾造成过纷争。他的仪表和品行一贯恒定,早已在阳城留下了美名。现在挽联上的行人都悲哀地流泪,更何况是与他有交情的人,泪水如泉水迸发。
这首诗词通过对郑通判的赞美和哀悼,展现了他在政治和品德方面的杰出表现。诗中提到他的廉正公正,不追求横揽权势,二十年间辅佐州郡,使人们对他抱有敬意。他的仪表和品行一直保持恒定,并且在阳城留下了良好的声誉。行人看到挽联时,都悲伤地流泪,尤其是那些与他有交情的人,泪水如泉水般涌出。这表达了人们对郑通判深深的怀念和哀悼之情。
通过这首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陈宓对郑通判的敬仰和赞颂之情。他将郑通判塑造成一个忠诚、廉正、公正的政治家和品德高尚的人物形象。诗中的挽联则通过行人的泪水,表达了人们对郑通判离世的悲伤和对他的深深怀念。
这首诗词在表达对逝者的赞美和哀思之余,也呈现了宋代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们对廉政清正的向往。同时,诗中的描写方式简洁明快,形象生动,给人以深深的印象。
...
陈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