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郑通判。宋代。陈宓。厚重公清誉蔼然,人言端似楚公贤。为官不取横科势,佐郡何妨二十年。徐貌价通常不变,阳城抚字已先传。双旌原上行人泣,况是交亲泪迸泉。
《挽郑通判》是宋代文学家陈宓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挽联的形式表达对郑通判的悼念和赞扬之情。虽然没有提及具体的事件或故事背景,但通过作者的描述,可以感受到郑通判在政治和个人品德上的杰出表现。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厚重的公正和清廉如泉水一样,人们称赞他像楚国的贤臣。他在担任官职时不追求权势,二十年来辅佐州郡,何曾造成过纷争。他的仪表和品行一贯恒定,早已在阳城留下了美名。现在挽联上的行人都悲哀地流泪,更何况是与他有交情的人,泪水如泉水迸发。
这首诗词通过对郑通判的赞美和哀悼,展现了他在政治和品德方面的杰出表现。诗中提到他的廉正公正,不追求横揽权势,二十年间辅佐州郡,使人们对他抱有敬意。他的仪表和品行一直保持恒定,并且在阳城留下了良好的声誉。行人看到挽联时,都悲伤地流泪,尤其是那些与他有交情的人,泪水如泉水般涌出。这表达了人们对郑通判深深的怀念和哀悼之情。
通过这首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陈宓对郑通判的敬仰和赞颂之情。他将郑通判塑造成一个忠诚、廉正、公正的政治家和品德高尚的人物形象。诗中的挽联则通过行人的泪水,表达了人们对郑通判离世的悲伤和对他的深深怀念。
这首诗词在表达对逝者的赞美和哀思之余,也呈现了宋代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们对廉政清正的向往。同时,诗中的描写方式简洁明快,形象生动,给人以深深的印象。
乌夜啼 紫鸡冠。明代。高濂。翠凤分翎耸耸,紫丝刷羽层层。势逞风摇浑欲斗,雨急听疑鸣。朱顶慢教鹤并,丹砂未许蜂争。啼霜不报人间晓,何意拟苍蝇。
浮邱八景 其七 听笙亭。明代。邓时雨。缥缈云中若有声,恍疑王子学吹笙。孤亭寂寞浮舄畔,千载犹传伊洛名。
平望遇风。宋代。张镃。平望陂湖一望平,当年地志岂虚名。微茫远树山同出,破碎层云日斗明。更著百千寒雁叫,偏宜三四旅帆征。疎帘揭起从风入,要洗频年郁滞情。
立秋日上饶郡偶成二首 其一。宋代。洪炎。承明非厌直,衰疾自投闲。江汉蒸炊内,盘盂嗒哈间。层冰万里梦,谒帝九重关。愿借抟风翼,追游物外山。
西江月·堪叹水流一道。金朝。王哲。堪叹水流一道。须凭浩大添鼎千遭。海心万丈袅竿牢。定后尖生芝草。会得功夫早早。自然快乐陶陶。西江月里采芝苗。携去十洲三岛。
休致后效乐天体。宋代。曹勋。从来受性岂其天,遇物常随处处缘。未病遽为辞职去,欲归亟引挂冠年。冒寒须放寻梅步,更窘常留买药钱。恩许天台遂幽筑,清风一棹送归船。
观搊筝(一作祖咏诗)。唐代。王湾。虚室有秦筝,筝新月复清。弦多弄委曲,柱促语分明。晓怨凝繁手,春娇入曼声。近来唯此乐,传得美人情。
赠蔡庸言先生。清代。祝廷华。中郎不作君谟逝,儒雅风流孰继之。一脉西山绵坠绪,六经太学宝残碑。性耽山水不谐俗,家有丘园常自怡。羡煞耒阳鱼网纸,几时求得写新诗。
客中感怀四首 其二。清代。秦涌。闲塘绿水变寒流,少妇砧声不暂收。莫道淮南悲落木,秋来我亦最工愁。
送太宰梦山杨公致仕。明代。于慎行。长安冠盖满郊畿,元宰朱轮出禁扉。从此圣心劳梦想,只今祖道有光辉。宫前柳色分红旆,岭畔桃花待锦衣。欲问东山旧樵牧,麒麟阁上几人归。
过丰城三十里始见庐坐落。宋代。项安世。石坑东畔好田庐,更著青林映带渠。新喻丰城三百里,中间萧索独何如。
送韩孝廉侍从赴举。唐代。权德舆。贡士去翩翩,如君最少年。彩衣行不废,儒服代相传。晓月经淮路,繁阴过楚天。清谈遇知己,应访孝廉船。
醉下祝融峰。宋代。林用中。祝融高处怯寒风,浩荡飘凌震我胸。今日与君同饮罢,愿狂酩酊下遥峰。
入山得焦弱侯书有感。明代。李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古人聊自遣,此语总非真。学问多奇字,观书少斫轮。何时策杖屦,共醉秣陵春?
戏呈节使王子告。金朝。李俊民。唤取佳人舞绣筵,醉中往往爱逃禅。我无红袖堪娱夜,翠被薰香独自眠。
重九前一日东流道中。宋代。赵蕃。明日乃重九,今晨更天涯。马嘶原上草,菊放崖边花。吾家白云合,归路青嶂赊。去去无复道,行行空自嗟。
商颂·殷武。清代。佚名。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深入其阻,裒荆之旅。有截其所,汤孙之绪。维女荆楚,居国南乡。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天命多辟,设都于禹之绩。岁事来辟,勿予祸适,稼穑匪解。天命降监,下民有严。不僭不滥,不敢怠遑。命于下国,封建厥福。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陟彼景山,松伯丸丸。是断是迁,方斫是虔。松桷有梴,旅楹有闲,寝成孔安。
偈二十四首 其十九。宋代。释守卓。大圆鉴中同结社,一微尘里共安居。释迦弥勒无门入,不到到者真丈夫。大丈夫汉,撩著便知来由,不为分外。若更拟议踌躇,何啻云泥万里。所以道十五日已前点即不到,十五日已后到即不点。且道点即是,不点即是。长因虎啸风生处,记得龙吟雾起时。
从军行二首 其一。两汉。王褒。兵书久闲习,征战数曾经。讲戎平乐观,学戏羽林亭。西征度疏勒,东驱出井陉。牧马滨长渭,营军毒上泾。平云如阵色,半月类城形。羽书封信玺,诏使动流星。对岸流沙白,缘河柳色青。将幕恒临斗,旌门常背刑。勋封瀚海石,功勒燕然铭。兵势因麾下,军图送掖庭。谁怜下玉箸,向暮掩金屏。
和补之梅花。宋代。廖正一。蕙兰芳草久睽离,偶泄春光此一枝。自许轻盈羞粉白,何人閒丽得邻窥。寒欺薄酒魂消夜,月入重帘梦破时。幸有暗香襟袖暖,江南归信不应迟。
入道诗十九首。宋代。王庆升。一贫彻骨且安贫,颜范虽贫姓字新。任是富豪能敌国,不知身死属何人。
次韵黄尧翁斗鸡三首 其三。宋代。张纲。约斗提笼出,无哗倚壁看。祸心藏芥羽,碎首湿朱冠。擒敌壮夫事,策勋公子欢。栖群哙等伍,今日始知韩。
吴兴杂兴十首 其四。明代。王世贞。为嫌十口累,伴影独寒灯。出暂呼官长,归仍似野僧。得来那一实,受处亦无凭。莫拟讴谣赠,身今少爱憎。
濮安懿王夫人挽辞二首。宋代。苏颂。大电光流庆,归云去莫攀。千龄悲逝水,七月会因山。陵阙乾坤壮,冈原巩洛环。王家传爵土,世世奉神班。
黄龙池。明代。庄昶。俯恨莺宫乘羽气,仰攀龙驭奏新题。光明何处苍生眼,一角东南看白霓。
偈颂一百六十首。宋代。释宗杲。山前一片闲田地,元来记得在。叉手叮咛问祖翁,只为契券不分明。几度卖来还自买,难为牙保人,为怜松竹引清风。
入漂水界阅堠子。宋代。杨万里。才入漂水界,休教勤吏民。是谁差堠子,久立待车尘。苔藓今仍古,风霜秋复春。不知双与只,迎送几行人。
东岩四咏同次前中书丁玉夫韵 其一 南亩春耕。明代。祁顺。一犁烟雨昏,四野春云湿。村前布谷声,牛背寒鸦立。
题青山白云图。元代。刘永之。苍苔茅屋面春山,飞翠浮岚晻霭间。一别渔矶成十载,羞将华发对青湾。
将官雷胜得过字代作。宋代。苏轼。胡骑入云中,急烽连夜过。短刀穿虏阵,溅血貂裘涴。一来辇毂下,愁闷惟欲卧。今朝従公猎,稍觉天宇大。一双铁丝箭,未发手先唾。射杀雪毛狐,腰间馀一个。
送上竺隐箕山法师。元代。胡奎。五天竺国前朝寺,八十三年出世僧。月下眼能看细字,云中手不拄枯藤。天厨甘露朝朝饭,丈室生花夜夜镫。鹿苑證成无上觉,牛车说破最初乘。春深又送花间鸟,湖水都消雪后冰。明日远山遥在望,上方台殿翠层层。
咏史诗·长沙。唐代。胡曾。江上南风起白蘋,长沙城郭异咸秦。故乡犹自嫌卑湿,何况当时赋鵩人。
西坡即事。元代。陈天锡。人境得佳趣,青松处士家。成行看过雁,数点落归鸦。风动竹彫叶,秋高菊吐花。閒来媚幽独,吾志在烟霞。
翼日坐雨。清代。慧霖。阴晴莫定花朝去,风雨飘萧社令来。人是陶公还乞食,世无鲍叔肯通财。古今商略书千卷,天地苍茫酒一杯。春在江南谁问讯,莺飞草长任徘徊。
赠房师新兴杨大尹考绩北上。明代。黄士俊。仙鸾千仞览丰仪,直上高梧傍玉池。响合萧韶赓大雅,色分霞彩吐奇丝。三山宫阙天常近,一代文章世所师。画省即看青锁擢,金茎偏注露华滋。
冬日陆宜甫黄圣长见遇。明代。皇甫汸。翟家杜门处,岁晚益沉沦。自贵无知我,非关学避人。偶来共言笑,宴坐狎情亲。几许能相见,江城复入春。
初入鼎湖赋事。清代。成鹫。羚羊峡束牂牁注,群峰阖辟如门户。雾蒸霞蔚庆云深,龙降虎伏师王踞。相闻邃古轩辕翁,此地曾来开鼓铸。范成神鼎即登遐,留与空王作常住。云顶老人手眼高,开辟恰当无佛处。一区金地万山中,丹梯锁断红尘路。钟磬出林天籁空,松杉匝地秋声聚。磴转羊肠过九回,石横虹影凡三度。芒鞋踏破岭头云,铁钵饶探石中乳。隔山隐隐有人声,举头乍与孤僧遇。手携杖笠摘茶回,相呼相唤同归去。白犬林间不吠人,玄豹山中方泽雾。三堂寂历四门开,百万人天拥调御。孤峰顶上铁浮屠,多宝庄严万德具。七层六面面一灯,灯灯相映交回互。天花天乐下香台,设利流辉遍赡部。夜来宝镜出匣光,高挂东山无影树。一时龙象斫额看,争向指中寻顾兔。无端笑倒老瞿昙,直下金轮行七步。大家稽首大法王,不辨龙蛇与缁素。归堂坐爱月孤明,板响钟鸣天又曙。起来却与老僧期,策杖前峰观瀑布。水帘朝捲风雨生,石发晴梳鱼蛤露。坐久不知云出门,百衲惊寒毛发竖。山穷水尽悄无人,侧耳如闻隔溪语。绝壁闻声不可寻,断崖欲度难飞渡。攀藤直上最高峰,始会蒲团好安措。半閒云住半閒僧,品字柴头三橛芋。山僧久拟谢尘绿,是处真堪送衰暮。自信贫儿免盗憎,薄福不消神鬼护。但须半把茅盖头,誓不因人求解悟。归来举似阿阇黎,多谢山中好盐醋。愿将骨董换空拳,拚与人张杂货铺。
送王性之子仲言粹公赴泰州。宋代。释宝昙。山阴故侯家,受射几世世。袖有换鹅经,父子固多艺。日高卧东床,吾祖得佳婿。春风镜湖波,一夜雨新霁。得句见眉睫,郁郁正相似。先秦多古书,岁晚足奇字。尽载米家船,长虹贯都市。平章要风月,幡然适千里。论士当及时,盐车有騄駬。善护千金驱,斯民望桃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