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忆长干桥畔柳。明代。张羽。拜陵初罢雪云晴,使者南还荷圣灵。马上顿更新旧历,风前重数短长亭。逢人问俗谙伧语,到处寻源验水经。却忆长干桥畔柳,归时应待眼青青。
《凤阳使还》是明代张羽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凤阳使还,拜陵初罢雪云晴,
使者南还,荷圣灵。
马上顿更新旧历,风前重数短长亭。
逢人问俗谙伧语,到处寻源验水经。
却忆长干桥畔柳,归时应待眼青青。
译文:
凤阳使回,拜陵刚罢雪天放晴,
使者南归,承载着圣灵的恩宠。
马上的蹄声打破了陈旧的岁月,风前的短长亭再次出现。
遇见人们,询问他们熟悉的俗语,四处追寻根源,检验水经。
回想起长干桥畔的垂柳,归来时看到的应该是青青的目光。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使者从凤阳返回的情景。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物交流,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时光流转的思考,以及对家乡和回归的渴望之情。
赏析:
诗人以自然景物作为背景,将使者南归的场景描绘得生动而凄美。诗中的“拜陵初罢雪云晴”,表现了拜谒陵墓之后雪天放晴的美景,同时也暗示了一段寒冷的旅程即将结束。马上的蹄声带来了新的年代,风前的短长亭重现在眼前,这些描写传递了时光流转的感受和旅途的变迁。
诗中的“逢人问俗谙伧语,到处寻源验水经”,描绘了诗人与人们的互动,他询问他人的俗语以了解当地文化,并四处寻找水经,验证其准确性。这部分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和文化的探索,以及对于传统的尊重和承传的态度。
最后两句“却忆长干桥畔柳,归时应待眼青青”,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回归的期盼。长干桥畔的垂柳成为了诗人回忆的对象,他希望回到故乡时能看到熟悉的景象和亲切的目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互动和内心感受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时光流转、家乡和回归的思考与情感,具有明代诗歌的典型特点。
张羽(1333-1385)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张羽好著述,文辞精洁典雅,诗咏深思冶炼,朴实含华。书法纤婉有异趣,仿佛谢庄月赋。隶书效法韩择木、楷书临摹王羲之曹娥碑,虽未精极,却能离俗而入于雅。画山水法米氏父子及高克恭,笔力苍秀,品在方从义上。...
张羽。张羽(1333-1385)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张羽好著述,文辞精洁典雅,诗咏深思冶炼,朴实含华。书法纤婉有异趣,仿佛谢庄月赋。隶书效法韩择木、楷书临摹王羲之曹娥碑,虽未精极,却能离俗而入于雅。画山水法米氏父子及高克恭,笔力苍秀,品在方从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