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魔孤剑在。宋代。刘黻。片石立云端,群峰向下看。夜坛星斗近,秋阁洞天寒。泉滴疑传漏,人危怯倚阑。降魔孤剑在,却并御书安。
《白石洞》是刘黻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白石洞
片石矗立云端,
众山俯视脚下。
夜晚星斗近在眼前,
秋天阁楼洞天寒冷。
泉水滴落令人怀疑穿透石壁,
人们不禁害怕地倚靠栏杆。
降魔的孤独剑在此,
但皇帝的御书却远离。
诗意:
《白石洞》描绘了一处宛如仙境的洞穴景观。白色的石头高耸云端,众多山峰在它的脚下俯视。在夜晚,星星和星座近在眼前,而秋天的阁楼和洞穴却异常寒冷。诗中还描述了一泓泉水从石壁中滴落,令人怀疑它是否穿透了石头。人们倚靠栏杆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诗的最后提到了一把降魔的孤独剑,但皇帝的御书却远离这里。
赏析:
《白石洞》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神秘、幽静的氛围。石头高耸云端,给人一种高远、雄伟的感觉,同时又被众山俯视,增加了其壮观的气势。夜晚的星空近在眼前,让人感受到宇宙的浩瀚和神秘。秋天的阁楼和洞穴寒冷,给人一种幽冷的感觉,暗示着洞穴深处可能隐藏着某种未知的力量。泉水从石壁中滴落,令人怀疑它是否穿透了石头,给人以奇特的错觉和想象。人们倚靠栏杆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暗示着这个地方的神秘性质和吸引力。最后,诗中提到了降魔的孤独剑,与皇帝的御书形成鲜明对比。剑象征着勇气、力量和决心,而皇帝的御书则象征着权力、体制,两者在这个地方的存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张力和平衡。
整首诗以景物的描绘和意象的交融展示了作者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审美眼光。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人物情感的投射,诗中透露出对于神秘、幽静与力量的追求和思考。这种追求和思考使得诗词充满了哲理意味,引发读者对于人生、宇宙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的思考。
(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
刘黻。(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