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对松竹枝

出自宋代刘黻的《追和渊明贫土诗七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ìng duì sōng zhú zhī,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
静对松竹枝,一尘无相干。
饮酒不至醉,读书匪求官。
畦瘠多种菊,采采亦可餐。
衣冠背时样,笔砚同岁寒。
但求圣贤心,肯效儿女颜。
纷纷往来者,笑我柴门关。
()
松竹枝,无相干,饮酒,畦瘠,采采,亦可,衣冠,时样,岁寒,但求,圣贤,儿女颜,往来者

《追和渊明贫土诗七首》是宋代刘黻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及赏析:

中文译文:
静静地对着松竹枝,一尘不染,没有牵连。
喝酒却不至于醉,读书不是为了谋求官职。
平淡贫瘠的土地上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菊花,摘下来也可以做餐食享用。
衣冠虽然有些时光的痕迹,但笔墨和砚台却同样经历了岁月的寒冷。
只是追求圣贤的心境,愿意效法古人的风采。
纷纷往来的人们,嘲笑我关起柴门。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贫寒的生活环境,表达了诗人的内心追求和态度。诗人并不追求物质上的富贵和权势,而是追求内心的宁静和高尚。他喜欢与自然相对,与松竹相伴,远离尘嚣的纷扰。他并不沉迷于酒色之欲,也不以功名富贵为目标,而是专心于读书追求知识。尽管生活贫瘠,但他在菊花中品味自然之美,体验朴素的幸福。他的衣冠虽然有些年岁的痕迹,但他的文人气质和学识与时光同在。他追求圣贤的心灵境界,并愿意效法古人的思想和品德。然而,周围的人们却嘲笑他的贫困生活和与世无争的态度。

赏析:
《追和渊明贫土诗七首》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贫寒但内心追求高尚的诗人形象。诗人通过对自然、饮酒、读书、菊花、衣冠等元素的描绘,展示了他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和学识的态度。诗中的松竹、菊花等自然意象,与诗人的内心境界相呼应,表达了与自然相融的追求。诗人不被外界的诱惑和嘲笑所动摇,坚守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展现了一种独立自主、内心自足的精神风貌。整首诗词以简约明快的语言,将诗人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让读者在简单的句子中体会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追求。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平凡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传达了作者对内心世界的追求和对物质财富的淡漠态度,同时也折射出社会对于贫困人士的嘲笑和不理解。它呈现了一种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心满足的美好境界,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平凡生活中的喜悦与自在,不被世俗的眼光束缚。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刘黻

(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

刘黻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