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头前引道

出自宋代赵汝鐩的《出郊》,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āng tóu qián yǐn dào,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二月垂杨岸,行春诗酒徒。
苍头前引道,拄杖挂葫芦。
()
垂杨酒徒:嗜酒的人。
苍头:1.指以青巾裹头的军队。《战国策·魏策一》:“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力二十餘万,苍头二千万。”《史记·项羽本纪》:“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裴駰集解引应劭曰:“苍头特起,言与众异也。苍头,谓士卒皁巾,若赤眉、青领,以相别也。”清赵翼《拟老杜诸将》诗:“萑苻未扫一年迟,特起苍头又几支。”2.指奴仆。《汉书·鲍宣传》:“使奴从宾客浆酒霍肉,苍头庐儿皆用致富。”颜师古注引孟康曰:“汉名奴为苍头,非纯黑,以别於良人也。”前蜀贯休《少年行》:“却捉苍头奴,玉鞭打一百。”《老残游记》第九回:“话言未了,苍头送上茶来。”3.言头发斑白。指年老的人。唐王维《送高判官从军赴河西序》:“苍头老将,持汉节以临戎;白面书生,坐胡床而破贼。”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王六郎》:“苍头稚子毕集,祖送出村。”
引道:引道,读音为yǐn dào,汉语词语,泛指出发,启程的意思。出自《后汉书·吴汉传》。
拄杖:1.执持。三国魏曹操《陌上桑》:“食芝英,饮醴泉,拄杖桂枝佩秋兰。”2.支撑着拐杖。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韩康伯病,拄杖前庭消摇。”宋苏轼《次韵参寥寄少游》:“当年步月来幽谷,拄杖穿云冒夕烟。”3.手杖,拐杖。唐钱起《题延州圣僧穴》诗:“四时树长书经叶,万岁巖悬拄杖籐。”宋陆游《晚步江上》诗:“高柳阴中扶拄杖,平沙稳处据胡牀。”明马愈《马氏日抄·憨皮袋》:“乃贯休所画弥勒佛像,横一拄杖挑皮袋於背,腰间曳一蕉扇。”鲁迅《故事新编·理水》:“‘禹来治水,一定不成功,如果他是鲧的儿子的话,’一个拿拄杖的学者说。”
葫芦:1.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叶子心脏形,花白色。果实中间细,像两个球连在一起,表面光滑,嫩时可以吃,成熟后可做器皿,也供玩赏。2.这种植物的果实。

《出郊》是宋代赵汝鐩所作的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二月时节,杨柳垂临岸边,我漫步在春天的田野间。前面一位苍头引路,手拄着杖杖上挂着葫芦。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景象,诗人走出城市郊外,感受自然的美妙。春天的标志之一,垂柳,优雅地依偎在岸边,给人一种温柔的感觉。诗人漫步在春天的大地上,欣赏着春天的美景。苍头引路,象征着诗人在田野间行走时的伴随者,也让人联想到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拄杖挂葫芦则展示了诗人行走的姿态和随身携带物品,给人一种闲适自在的感觉。

赏析:
《出郊》通过简洁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宁静。垂杨岸的景象使人感到舒适和宁静,传递出一种安详的氛围。诗人步行在郊外的道路上,体验春天的气息,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苍头引道的形象是诗人行走中的伴随者,也增添了诗意的田园氛围。拄杖挂葫芦则传达出诗人悠闲的心态,似乎他对外界的一切都保持着一种无忧无虑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行走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向往,同时也展示了一种宁静和惬意的生活态度。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自然与人的和谐,赋予了读者一种平和而愉悦的感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赵汝鐩

赵汝鐩(1172-1246),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宋太宗八世孙。宁宗嘉泰二年进士。祖父不倦,官少师;父善坚,户部尚书,娶忠文公孙女,家世显赫。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改知郴州,两次击退敌贼侵扰,俘获甚众。四年(1231年),转为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又改湖南宪漕,广南东路转运使,知安吉州,江东提刑,以刑部郎官召。理宗淳祐五年(1245年),出知温州,“以劳属疾”,次年六月辛未卒于任,年七十五岁,积阶中大夫,食邑三百户。八年(1248年)归葬袁州故里。赵汝鐩作为江湖诗派之一员,有《野谷诗稿》传世,存诗近三百首,于时颇负盛名。...

赵汝鐩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