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头天边指缺月

出自宋代赵汝鐩的《去妇辞》,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ǔ tóu tiān biān zhǐ quē yuè,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
入得良人门,自誓终此身。
扫室拥箕箒,进盥躬盘巾。
采桑趋陇首,荐苹洁涧滨。
十年尽妇道,惟恐堂前嗔。
上和下睦本无,一二姑恣萋斐。
浸润既深贝锦成,不弃不出谮不已。
良人缱绻涕涟洏,父母之命安敢违。
举头天边指缺月,暂缺须有团贺时。
君不闻章台长条依旧垂,乐昌半镜还复归。
()
良人:(名)①古代女子称丈夫。②良民。
此身扫室采桑妇道:1.指妇女,旧时对成年女子的通称。2.妇人应遵守的道德规范。

《去妇辞》是宋代赵汝鐩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来到良人的门前,自愿誓言终身相伴。我打扫房间,拥有箕箒,为他准备盥洗,恭敬地奉上盘巾。采桑树匆匆走向陇首,为他采集苹果,在洁净的涧边献上。十年来我尽心尽力做好妇道,只是担心他嫌弃堂前的怨言。上面的和睦,下面的和睦本来就没有,只有几个姑娘放纵自己,穿着华丽。我们的情感已经深入人心,不会因为诽谤而放弃。良人缠绵悲泣,父母的命令怎敢违背。抬头看天边指着缺月,暂时的缺憾必将有团圆的时刻。难道君不知道章台长条依旧垂挂,乐昌半镜还会归来。

诗意和赏析:
《去妇辞》这首诗词以女性的视角表达了对婚姻的忠诚和无怨无悔的情感。诗中的女子自愿嫁给良人,不顾自己的辛劳和牺牲,奉献出全部的心血。她扫除房间,准备盥洗,尽心尽力地履行妇道。然而,她却担心堂前的嗔怨,担心自己的付出会被嫌弃。诗中描绘了女子的内心挣扎和无奈,但她仍然坚守着婚姻的誓言。

诗中的“上和下睦本无,一二姑恣萋斐”表达了现实中婚姻中的矛盾和不和睦,女子在这种环境下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节操和纯洁。她用“浸润既深贝锦成,不弃不出谮不已”来形容她与良人之间的感情已经深入人心,不会因他人的谗言而放弃。这种坚守和忠诚使她成为了一个崇高的女性形象。

诗词最后提到了“章台长条依旧垂挂,乐昌半镜还会归来”,这是一种对美好团圆的期盼和信心。即使诗中的女子暂时面对困难和缺憾,她相信缺憾必将有团圆的时刻,就像章台的垂挂和乐昌半镜的归来一样。

《去妇辞》通过女子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婚姻中的忠诚、牺牲和坚守。诗词中的形象描写和比喻手法生动而富有感情色彩,展现了女性的柔情和坚韧。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婚姻中的复杂情感和女性的价值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关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赵汝鐩

赵汝鐩(1172-1246),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宋太宗八世孙。宁宗嘉泰二年进士。祖父不倦,官少师;父善坚,户部尚书,娶忠文公孙女,家世显赫。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改知郴州,两次击退敌贼侵扰,俘获甚众。四年(1231年),转为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又改湖南宪漕,广南东路转运使,知安吉州,江东提刑,以刑部郎官召。理宗淳祐五年(1245年),出知温州,“以劳属疾”,次年六月辛未卒于任,年七十五岁,积阶中大夫,食邑三百户。八年(1248年)归葬袁州故里。赵汝鐩作为江湖诗派之一员,有《野谷诗稿》传世,存诗近三百首,于时颇负盛名。...

赵汝鐩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