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向玉堂盛

出自宋代刘宰的《次王兄韵二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xiàng yù táng shèng,诗句平仄:仄仄仄平仄。
锦绣胸中富,珠玑笔下生。
如何鹿门去,不向玉堂盛
()
珠玑:(书)(名)珠子,比喻优美的文章或词句:字字~。
笔下:(名)①笔底下。②作者在写文章时的措辞和用意:~留情。

《次王兄韵二首》是宋代刘宰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锦绣胸中富,
珠玑笔下生。
如何鹿门去,
不向玉堂盛。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横溢、文采斐然的自豪感。他以锦绣和珠玑来形容自己内心丰富的才情和造诣,将自己的作品比作珍贵的珠宝,生动地描绘了他笔下文字的华丽和精美。然而,诗人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思考和疑问:如何才能在鹿门(即文坛)上取得进一步的成就,而不仅仅停留在玉堂(即文人雅士)之间的称赞和赏识中。

赏析:
这首诗词以形象鲜明的比喻手法,将诗人的才华和作品与锦绣、珠玑相联系,展示了作者的自信和自豪感。他的才华在他的胸中犹如锦绣般丰富,而他的笔下文字则像是珠玑一般璀璨夺目。这种自我赞美的笔调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一种特质,即强调个人才华和独特性。然而,诗人在表达自己的骄傲之余,也有一种对未来的思考和追求。他希望能够超越现有的成就,去追求更高的境界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种思考和疑问,从诗词的最后两句可以看出来。诗人在问自己,如何才能离开玉堂,去往鹿门,从而在文坛上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荣耀。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示了作者对自己才华的自豪和对未来发展的追求。同时,它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一种心态,即对自身才华的自我认可和对更高境界的渴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刘宰

刘宰(1167—1240)字平国,号漫塘病叟,镇江金坛(今属江苏)人 。绍熙元年(1190)举进士。历任州县,有能声。寻告归。理宗立,以为籍田令。迁太常丞,知宁国府,皆辞不就。端平间,时相收召誉望略尽,不能举者仅宰与崔与之二人。隐居三十年,于书无所不读。既卒,朝廷嘉其节,谥文清。宰为文淳古质直,著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四库总目》又作有语录,并传于世。...

刘宰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