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山未辨还山计。宋代。刘宰。亭俯澄波对碧山,山头古木总苍颜。爱山未辨还山计,猿鹤还应伴我閒。
《天台道中用陈氏园亭韵》是宋代刘宰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天台道上游玩时所见所感,通过山水景色和心境的交融,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意:
这首诗以天台道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山水田园的美景。诗人站在亭子里俯瞰着澄澈的水面,远望碧绿的山峦,山顶上古老的树木苍翠挺拔。作者深深地爱着这片山水,但又不舍离开,因为他还没有辨认出归山的路,于是他期待着猿猴和仙鹤能够陪伴他度过闲暇时光。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诗中的“亭俯澄波对碧山”一句,通过亭中俯瞰水面和远望山峦的景象,展现了作者眼前的美景。山峦的苍翠和古树的挺拔反映了山间的宁静和岁月的流转,也暗示了作者对古老文化的敬仰。
诗中的“爱山未辨还山计,猿鹤还应伴我閒”表达了作者对山的钟爱,却又迷茫于归山的道路。这里的“山”可以理解为自由闲适的生活,作者渴望脱离尘嚣,过上与自然相伴的生活。而“爱山未辨还山计”一句则暗示了作者对于人生归宿的思考和追寻。
整首诗以山水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向往。通过山水景色的描绘,诗人抒发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渴望。同时,诗中的迷茫和思考也给人以思索的空间,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和归宿的思考。
总的来说,《天台道中用陈氏园亭韵》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山水景色和内心感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首诗启发人们思考自然与人生的关系,传递了一种追求宁静、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刘宰(1167—1240)字平国,号漫塘病叟,镇江金坛(今属江苏)人 。绍熙元年(1190)举进士。历任州县,有能声。寻告归。理宗立,以为籍田令。迁太常丞,知宁国府,皆辞不就。端平间,时相收召誉望略尽,不能举者仅宰与崔与之二人。隐居三十年,于书无所不读。既卒,朝廷嘉其节,谥文清。宰为文淳古质直,著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四库总目》又作有语录,并传于世。...
刘宰。刘宰(1167—1240)字平国,号漫塘病叟,镇江金坛(今属江苏)人 。绍熙元年(1190)举进士。历任州县,有能声。寻告归。理宗立,以为籍田令。迁太常丞,知宁国府,皆辞不就。端平间,时相收召誉望略尽,不能举者仅宰与崔与之二人。隐居三十年,于书无所不读。既卒,朝廷嘉其节,谥文清。宰为文淳古质直,著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四库总目》又作有语录,并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