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言杨柳最堪听

出自宋代张镃的《秋声》,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yán yáng liǔ zuì kān tīng,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林居多解识秋声,岂是松篁耳惯经。
桐杂蝉鸣愁易起,蕉和蛩响梦频醒。
琅琅急雨喧荷港,戛戛清风战苇亭。
一事古人犹可恨,不言杨柳最堪听
()
解识岂是蝉鸣:chánmíngㄔㄢˊㄏㄨㄟˋ蝉嘒(蝉嘒)蝉鸣。语本《诗·小雅·小弁》:“菀彼柳斯,鸣蜩嘒嘒。”唐韩愈《题张十八所居》诗:“蛙讙桥未扫,蝉嘒门长扃。
琅琅:(拟)金石相击的声音或响亮的读书声:书声~。
戛戛一事:1.一件事。2.服役一次。3.方言。
古人:泛指前人,以区别于当世的人。
可恨:1.使人遗憾。2.令人愤恨。
不言:不说。不依靠语言。谓以德政感化人民。不料。

《秋声》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张镃。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声音,表达了诗人对秋季声音的感受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林居多解识秋声,
岂是松篁耳惯经。
桐杂蝉鸣愁易起,
蕉和蛩响梦频醒。
琅琅急雨喧荷港,
戛戛清风战苇亭。
一事古人犹可恨,
不言杨柳最堪听。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秋声为主题,通过描绘不同的秋季声音,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深情和思考。

首先,诗人提到自己多住在林中,对秋声有着深入的了解和体验,认为这些声音不是普通的松树和竹子可以听到的。这种表达方式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和对细微之处的关注。

接着,诗人描述了桐树的声音和蝉鸣声,将它们与愁绪联系在一起。桐树的声音夹杂着蝉鸣,使人容易产生忧愁的情绪。蕉树和蛩虫的声音则会使人从梦中频繁醒来,这种描绘表达了秋天对人们情感的触动和影响。

然后,诗人描述了琅琅急雨喧闹的荷港和戛戛清风战树亭的声音。雨声打击着荷港,清风吹拂着亭子中的苇草,形成了一种战斗的态势。这种声音的描绘使得诗人对秋天的声音充满了生动和活力。

最后,诗人提到了一个令人遗憾的事情,即古人没有提及杨柳的声音。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古人的遗憾和对杨柳声音的推崇。杨柳的声音被诗人看作是最值得倾听的声音,这也反映了诗人对杨柳的喜爱和对自然声音的赞美。

整首诗词通过对秋声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秋天声音的细腻触动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声音的交织和对比,诗人传达了秋天的情感和美感,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动画面的秋日世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张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