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杜伯高

赠杜伯高朗读

《赠杜伯高》是宋代陈傅良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腊后玄冥意气骄,
余寒造物亦亡聊。
风收夜雨春何浅,
云障朝暾雪不消。
真悟此生才半岁,
恣听何处是三朝。
粲然一笑将迎我,
赖有江梅慰寂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冬末春初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寒冷的季节中感受到生命和自然的变化。诗词中充满了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的开头写道:“腊后玄冥意气骄,余寒造物亦亡聊。”这里的“腊后”指的是腊月结束,冬季即将过去。诗人感叹自然界的神秘和威严,也表达了对冬季的告别。

接着,诗人描绘了春天初现的景象:“风收夜雨春何浅,云障朝暾雪不消。”春风轻拂,夜雨洒落,春天的气息已经浅浅地到来。然而,云朵遮挡住早晨的阳光,积雪依然未能消融,这里呈现出一种微妙的氛围,似乎是在暗示着事物的变幻和不确定性。

诗的下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真悟此生才半岁,恣听何处是三朝。”这里的“才半岁”表明了作者对自己的认知和体悟还很浅薄,但他渴望去倾听和感受世界的各个时期,去领悟生命的真谛。

最后两句写道:“粲然一笑将迎我,赖有江梅慰寂寥。”这里的“粲然一笑”指的是杜伯高(诗中的受赠者)展现出的明亮笑容,给予了诗人一种宽慰和温暖。江梅则象征着春天的希望和生机,给予了诗人内心的慰藉和安慰。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时间的感知和对生命的珍视。它以简洁的文字描绘出冬末春初的气息,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时间和生命的深刻领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傅良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

陈傅良朗读
()

猜你喜欢

辚辚双车轮,一日千万转。
同心不同车,别离时屡变。
车轮尚有迹,相思独不见。
()
细雨初来剌水纹,三针雨线未教繁。
不知忽有何忙处,急洒千千万万痕。
()
我居旧植千竿竹,剩欲栽梅苦未成。
要写横斜须老手,是君头白眼犹明。
()

的的玉梅舒,啁啁翠禽哢。参横月落时,惆怅罗浮梦。

()

()

翰林风骨玉为神,天遣檐花送酒巡。侍从骅骝应白凤,神仙官府不红尘。

悬知颍尾风流旧,不及鳌头句法新。天上玉堂谁得见,风光衮衮笔头春。

()

晨餐夜复眠,日与月相连。天下谁无病,人间乐是禅。

几生通佛性,一室但香烟。结得无为社,还应有宿缘。

()

风拂尘徽,雨侵凉榻,才动秋思。缓酒销更,移灯傍影,净洗芭蕉耳。铜华沧海,愁霾重嶂,燕北雁南天外。算阴晴,浑似几番,渭城故人离会。

青楼旧日,高歌取醉,唤出玉人梳洗。红叶流光,苹花两鬓,心事成秋水。白凝虚晓,香吹轻烬,倚窗小瓶疏桂。问深宫,姮娥正在,妒云第几。

()

接物襟怀旷,推贤品藻精。
谋猷存二府,台阁遍诸生。
帝念宫臣旧,恩隆衮服荣。

()

青袍县吏候庭参,庆罢新正酒半酣。不道并州倦游客,梦回枕上忆江南。

()

琉璃师到城,谈性外诸经。下岭雪霜在,近人林木清。

苔痕深草履,瀑布滴铜瓶。乐问山中事,宵言彻晓星。

()
珍重羲黄书一编,昔经秦火不能然。
君今於此得消息,岂外吾身更觅天。
()

鶗鴂能愁物外人,芳菲聊借梦中身。要知琼刃非凡骨,信有金庭不尽春。

伯雅相将浮鸭绿,素娥应共踏蟾银。休惊丽句同仙授,王许从来侍帝宸。

()

病骨真成验两方,呻吟灯背和啼螀。凝尘落叶无妻院,乱帙残香独客床。

附赘不嫌如巨瓠,徒痈安忍累枯肠。唯应三复南华语,鉴井跰跹是药王。

()
造化从来不负人,万般红紫见天真。
满城车马空撩乱,未必逢春便时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