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拖藜杖高桥去

出自宋代张镃的《记雪三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tuō lí zhàng gāo qiáo qù,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无月无灯夜自明,糢糊何啻瓦沟平。
不拖藜杖高桥去,那得金龙背上行。
()
自明何啻:用反问语气表示不止。
瓦沟:瓦楞之间的泄水沟。
高桥金龙

《记雪三首》是宋代张镃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夜晚,用简练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雪的独特感受和对生活的思考。

译文:
无月无灯夜自明,
糢糊何啻瓦沟平。
不拖藜杖高桥去,
那得金龙背上行。

诗意:
这首诗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描述了一个无月无灯的夜晚,暗示了黑暗的世界中的一丝明亮。诗中的"瓦沟平"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大雪覆盖下的景象,给人一种模糊、朦胧的感觉。作者表达了自己不依靠藜杖行走的决心,不愿意依赖外物,而是希望能够像金龙一样自由自在地行走。

赏析:
这首诗运用了简练的语言和夜晚的意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诗中的"无月无灯夜自明",以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意愿。"糢糊何啻瓦沟平"的描绘,给人以一种朦胧、模糊的感觉,似乎暗示了人生的不确定性和迷茫。而"不拖藜杖高桥去,那得金龙背上行"则表达了作者希望凭借自己的力量和勇气去面对生活的态度,希望能够摆脱束缚,追求自由和远大的理想。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形象的描绘和对比的手法,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追求自由的渴望。这首诗通过对雪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引发对生活意义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张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