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英夹唐宗。宋代。张镃。抡才如百药,治效各不同。傥能区别性,当聚和扁功。武德定乱后,诸公悉登庸。帝久知所长,未欲任已聪。品题资确论,毫发无蔽蒙。三杰隆汉业,六英夹唐宗。无人可能国,我欲振古风。
《杂兴》是宋代张镃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治国理政的思考和对时局的关注,同时展现了他对自身才能的自信和对振兴国家的愿望。
诗词的中文译文为:
抡才如百药,
治效各不同。
傥能区别性,
当聚和扁功。
武德定乱后,
诸公悉登庸。
帝久知所长,
未欲任已聪。
品题资确论,
毫发无蔽蒙。
三杰隆汉业,
六英夹唐宗。
无人可能国,
我欲振古风。
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杂兴》通过运用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于才能的看重以及治国的重要性。诗中的“抡才如百药,治效各不同”一句,比喻才能就像药物一样,每种才能都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作者提出,只有能够区分各种才能的性质,并将其集合在一起,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这种观点体现了作者对于综合运用各种才能的重视,强调了合作和协调的重要性。
接着,诗词中提到了“武德定乱后,诸公悉登庸”和“帝久知所长,未欲任已聪”。这表明在乱世后,有能力的人们纷纷登上权力的高位,而皇帝也早已认识到了这些人的才能,但却还不愿意委以重任,这可能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完全展示出自己的才能或者皇帝对他们的忠诚度还存在疑虑。
诗词的后半部分提到了“三杰隆汉业,六英夹唐宗”。这里指的是三国时期的刘备、关羽、张飞和唐朝时期的李白、杜甫、王维等杰出人物。这些人才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作者希望能够有出类拔萃的人才出现,为国家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风采。
最后,诗词以“无人可能国,我欲振古风”作为结尾,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现状的不满和对于改变现状的愿望。他希望能够有人才出现,能够重振古代风范,为国家带来新的希望和活力。
这首诗词通过对于才能、治理和国家兴衰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于振兴国家的渴望和对于人才的推崇。同时,诗词中蕴含的对于合作、协调和正直的呼唤,也体现了作者对于社会和政治环境的期望和理想。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张镃。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