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舍茅柴相接续。宋代。章甫。屋头场地如镜光,未是攻相呼来破场。今年惭愧好天色,颺稻得风尤省力。分时往往只论{上竹下差},主客四六无偏颇。高低十分早晚禾,就中谁家收最多。妻儿舂糯试新麴,邻舍茅柴相接续。醉来起舞自顿足,官无差科即为福。
《颺稻行》是宋代诗人章甫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屋头场地如镜光,未是攻相呼来破场。
这里的田地平整得像一面明镜,还没有经历攻打的声音呼啸而来,破坏这片田野的宁静。
今年惭愧好天色,颺稻得风尤省力。
今年天气良好,令我感到惭愧,颺稻(指稻谷成熟时用风吹动稻穗使籽粒分离)得到了和风的帮助,尤其省力。
分时往往只论{上竹下差},主客四六无偏颇。
在分配稻田的时候,常常只关注田地的上、竹(指田地的左侧)和下、差(指田地的右侧)的位置,主客之间平均分配,没有偏袒和偏颇。
高低十分早晚禾,就中谁家收最多。
田地的高低不同,早晚的禾苗也不一样,而在其中,哪个家庭的收成最丰富呢?
妻儿舂糯试新麴,邻舍茅柴相接续。
妻子和孩子正在磨糯米来尝试新酿的麴(指用来发酵的米汁),而邻居们则在相互邻接的茅房中忙着添柴。
醉来起舞自顿足,官无差科即为福。
喝醉后,我自顾自地起舞,连脚都顿住了。对于一个没有官职但没有差使的人来说,这已经是福气了。
《颺稻行》通过对农田劳作的描写,表达了种田之乐、丰收之喜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感激之情。诗中展现了农民艰辛劳作的场景,一方面描述了田地的整齐和稻谷受到和风的助力,使得农民减轻了劳作负担,另一方面则表达了农民对于丰收的期待和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诗词描绘了农村生活的细节,通过家庭的日常劳作和邻里之间的互助合作,展示了农民的淳朴和团结精神。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直接、自然地传达了农民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呈现出一幅丰收田园的美好景象。
(1045—1106)建州浦城人,徙居苏州,字端叔。神宗熙宁三年进士。调临川尉,移知寿春。进所著《孟子解义》,除应天府国子监教授,改著作佐郎。元丰中知山阴县,监左藏北库。哲宗朝通判宿州,复除开封府提举常平等事。徽宗即位,知虔州。崇宁初为都官郎中,时立元祐党籍,乃上言元祐臣僚因国事获罪,不应刻名著籍,禁锢子孙。坐忤宰相曾布,降官知泰州。后提举舒州灵仙观以卒。...
章甫。(1045—1106)建州浦城人,徙居苏州,字端叔。神宗熙宁三年进士。调临川尉,移知寿春。进所著《孟子解义》,除应天府国子监教授,改著作佐郎。元丰中知山阴县,监左藏北库。哲宗朝通判宿州,复除开封府提举常平等事。徽宗即位,知虔州。崇宁初为都官郎中,时立元祐党籍,乃上言元祐臣僚因国事获罪,不应刻名著籍,禁锢子孙。坐忤宰相曾布,降官知泰州。后提举舒州灵仙观以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