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檐有芥菘

出自宋代陈傅良的《送德远弟赴省》,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lián yán yǒu jiè sōng,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科名虽细事,文字要新功。
方拙存家学,丰腴与众同。
江湖多我友,台省半诸公。
为道贫非病,连檐有芥菘
()
文字:(名)①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汉字、拉丁字母等。②语言的书面形式,如汉文、俄文等。③指文章或文章的词句:~精通。
新功家学:家学jiāxué书香世家中相延续的学问刘君有家学,三世道益孤。——苏轼《刘壮与长官是堂》
江湖:(名)①泛指四方各地:走~|闯荡~|流落~。②旧时指四处流浪靠卖艺、卖药等谋生的人,也指这种人所从事的行业。
诸公:1.众公卿。2.诸多年老长者。3.各位人士。
连檐:亦作'连檐'。连屋檐;屋檐。指帽檐。

《送德远弟赴省》是宋代陈傅良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远行的弟弟的送别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家庭教育、学问进步以及虚怀若谷的理念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科名虽细事,文字要新功。
方拙存家学,丰腴与众同。
江湖多我友,台省半诸公。
为道贫非病,连檐有芥菘。

诗词通过表达对弟弟远行的送别之情,开篇即提到"科名虽细事,文字要新功"。这句话意味着尽管考试成绩和文字功底可能只是微不足道的细节,但它们却是学问进步的基石。这里,作者强调了学识的重要性,鼓励弟弟要注重细节,努力提升自己的学问。

接下来的两句"方拙存家学,丰腴与众同",表达了作者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心得。作者认为,虽然自己的才能可能不突出,但在家庭学问的培养中,他与其他人并无不同。这里,作者传递出了一种普遍的教育观念,即每个人都应该在家庭中注重学问的传承和培养。

接下来的两句"江湖多我友,台省半诸公",表明了作者在社会中的交游广泛。他与江湖之人为友,与朝廷之官为伍。这里,作者不仅展现了自己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也传递了一种宽广的胸怀,无论身世高低,都应该平等对待他人。

最后两句"为道贫非病,连檐有芥菘",表达了作者对贫穷的态度。作者认为,追求道德和品德的修养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尽管他身处贫困,但他并不认为这是一种病态,而是将其比喻为檐下的芥菘,即微不足道的小事。这里,作者传递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价值观,强调了精神层面的追求与修养的重要性。

通过这首诗词,陈傅良表达了对弟弟的送别之情,同时也传递了对家庭教育、学问进步以及虚怀若谷的思考。他鼓励弟弟注重学问的细节,强调了家庭培养的重要性,并展示了自己宽广的社交圈和对精神追求的重视。整首诗词从细微之处展现出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傅良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

陈傅良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