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得波光须细翫。宋代。陈傅良。一年曾得几番圆,恨不骖鸾上广寒。占得波光须细翫,恰闻沧海已狂澜。
《和沈仲一北湖十咏·穆波亭》是宋代陈傅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年曾得几番圆,
恨不骖鸾上广寒。
占得波光须细翫,
恰闻沧海已狂澜。
诗意:
这一年里,我曾几次欣赏到美丽的圆月,心中遗憾自己无法乘骖鸾上升到广寒宫,与月亮相伴。我沉浸在波光之中,细细品味着它的美丽,却突然听到了沧海的怒涛声。
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北湖的美景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月亮、波光和海洋的赞美之情。首两句“一年曾得几番圆,恨不骖鸾上广寒”描绘了作者多次观赏到美丽的圆月,但却无法飞升到广寒宫与月亮相会,流露出对仙境般美景的向往和渴望。接下来的两句“占得波光须细翫,恰闻沧海已狂澜”则表达了作者对波光的欣赏,他沉醉其中,仔细品味着波光的美丽,但突然听到了沧海的怒涛声,形成了对比。这种对比以及意境的转折,给人以思绪的起伏与情感的冲击。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刻画了北湖的美景和作者的情感体验,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敏感和细腻感受。通过对月亮、波光和海洋的描绘,抓住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通过情感的转折与对比,给予读者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使诗词更具艺术感和情感共鸣力。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
陈傅良。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