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忘姓字

出自宋代陈傅良的《用幽字韵答贾端老》,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rén jiē wàng xìng zì,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
人皆忘姓字,谁独访源流。
病骥宜怀枥,迁莺故入幽。
十年惭主簿,万户薄荆州。
此事吾何敢,相将负一筹。
()
源流,病骥,主簿,万户

《用幽字韵答贾端老》是宋代陈傅良所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抒发了对人生命运变迁的思考和对自身处境的忧虑。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人皆忘姓字,谁独访源流。
众人都忘记了自己的姓和名,我独自探索起自己的出身渊源。

病骥宜怀枥,迁莺故入幽。
病弱的千里马宜怀念荫凉之地,迁徙的黄鹂因为曾经入住幽静之地。

十年惭主簿,万户薄荆州。
十年来惭愧于主官的职务,万户人家都在荆州过着贫穷的生活。

此事吾何敢,相将负一筹。
对于这样的局势,我又敢怎么办呢?我只能对朋友们感到抱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思考和忧虑。诗人感叹人们都忘记了自己的姓和名,而他却在探索自己的根源。他通过比喻,将自己比作病弱的千里马,寄托了对安乐生活的向往。诗中的幽静之地象征着宁静和避世之地,对诗人而言具有吸引力。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诗人感到惭愧于自己无法改变的境遇,而周围的人们也都沉浸在贫困之中。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无力,感到对朋友们的辜负。

这首诗词在表达自身困境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普遍困境。它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社会的不公。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运用,使诗词更具意境和情感共鸣。整首诗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思考和矛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傅良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

陈傅良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