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唱三叹息

出自宋代陈傅良的《寄题陈同甫抱膝亭》,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í chàng sān tàn xī,诗句平仄:平仄平仄平。
稻粱不难谋,轩冕亦易得。
胡为抱膝翁,恻恻复恻恻。
秋风堕碧梧,凤鸟去无迹。
愁吟草际蛩,儿女泪盈臆。
忽然一长啸,孤响起空寂。
令人识雅颂,一唱三叹息
室庐在路傍,耕凿在民籍。
行人听笑语,稚子共眠食。
读书果何罪,须发又半白。
此意太劳劳,此身长抑抑。
抱膝且不可,出门更何适。
但勿问门外,蓬蒿若干尺。
()
轩冕,易得,秋风,凤鸟,无迹,儿女

《寄题陈同甫抱膝亭》是宋代陈傅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稻粱不难谋,轩冕亦易得。
在社会中,谋取温饱并不难,高官显贵的地位也并非难以获得。

胡为抱膝翁,恻恻复恻恻。
为什么要像一个老人一样抱膝而坐,悲伤的情绪不断涌上心头。

秋风堕碧梧,凤鸟去无迹。
秋风吹落了碧梧树上的叶子,凤鸟离去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愁吟草际蛩,儿女泪盈臆。
忧愁的吟唱在草丛中回荡,儿女的泪水充满了胸怀。

忽然一长啸,孤响起空寂。
突然发出一声长啸,寂静的空气回荡着这孤独的声音。

令人识雅颂,一唱三叹息。
这首诗使人们领悟到高雅的赞美之美,一唱之下,引发三次叹息。

室庐在路傍,耕凿在民籍。
房屋在路旁,田地开垦在平民的户籍上。

行人听笑语,稚子共眠食。
行人们听着欢笑的声音,幼童们一起入眠共进晚餐。

读书果何罪,须发又半白。
读书获得了何等的罪过,须发已经半白了。

此意太劳劳,此身长抑抑。
这种思绪太过烦忧,自己的身体也变得沉闷压抑。

抱膝且不可,出门更何适。
暂且保持抱膝的姿势,那么更无法适应外界的变化。

但勿问门外,蓬蒿若干尺。
却不要去问门外的事情,门外只有几尺高的蓬蒿而已。

这首诗词通过表达作者对社会现象和个人境遇的思考与感慨,揭示了人生中的苦闷与无奈。在温饱和地位容易获得的外表之下,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与迷惘透露出来。他用秋风、凤鸟等意象,表达了短暂和无迹的含义,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的虚幻和无常。诗中呈现出抑郁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愤懑和无奈。最后,作者呼吁读书、追求知识,并提出了对现实生活的反思,暗示了对于人生困境的思考和对社会价值观的质疑。整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现象的深切思考,引发读者对于生活意义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傅良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

陈傅良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