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作理官名

出自宋代项安世的《送虞司理赴官辰州二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hū zuò lǐ guān míng,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当年有虞氏,初作理官名
正以蛮兼冠,须烦允与明。
云孙今筮仕,溪子正称兵。
淑问端能继,淮夷不足平。
()
云孙,溪子,淑问端,不足

《送虞司理赴官辰州二首》是宋代诗人项安世创作的诗词之一。这首诗以虞司理赴官辰州为主题,通过对当时局势和人物的描写,表达了对虞司理的祝福和对国家安定的期望。

诗词的中文译文:
送虞司理赴官辰州二首

当年有虞氏,初作理官名。
正以蛮兼冠,须烦允与明。
云孙今筮仕,溪子正称兵。
淑问端能继,淮夷不足平。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虞司理赴官辰州为主题,通过对不同人物和局势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虞司理的赞赏、对他未来职责的期待以及对国家的关切。

首先,诗中提到了虞氏,这里指的是虞舜时代的虞国,虞司理则代表了理官的身份和职责。诗词开篇的"当年有虞氏,初作理官名",表达了虞司理在理官之职上的初涉,展示了他在官场上的新鲜和重要性。

接着,诗人提到了"蛮兼冠"的形象,这是指虞司理兼具文官和武官的身份,显示了他的全面能力。作者用"须烦允与明"来形容虞司理,表达了对他聪明、正直的期待。

然后,诗中出现了"云孙今筮仕,溪子正称兵"的描写。这里的"云孙"指的是云阳,"溪子"则是指溪洞人,两者分别代表了文官和武将。这句表达了虞司理与他们所代表的不同阶层和背景的密切联系,暗示了他在官场中要与各方面的人合作,共同为国家的安定而努力。

最后,诗词以"淑问端能继,淮夷不足平"作为结尾。这句话表达了对虞司理的期望,希望他能够以聪明才智和善于处理问题的能力,继续问政治策并为国家的安定贡献自己的力量。"淮夷"指的是南方少数民族的一支,通过与前文的"蛮兼冠"进行呼应,暗示了虞司理面临的治理困难和国家安定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送虞司理赴官辰州二首》通过描写虞司理以及他所面临的局势和责任,表达了对他的祝福和对国家安定的期望。诗人通过对不同人物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虞司理在官场中的重要性和他应承担的角色,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氛围和治理的挑战。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虞司理及国家前景的关切和期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项安世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