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方悟入山高。宋代。项安世。对敌何曾挫一毫,避人堪笑却成逃。莫思蓬户飞三箭,且向椿闱带两髦。年少枉随流水去,老来方悟入山高。儿童已辨新诗句,拟钉门符换书桃。
《次韵王司理二首》是宋代诗人项安世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不敌敌人而被迫逃避的无奈和自嘲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年少时逝去时光的无奈和对晚年领悟的感慨,以及对儿童天真无邪的羡慕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
对敌何曾挫一毫,
避人堪笑却成逃。
莫思蓬户飞三箭,
且向椿闱带两髦。
年少枉随流水去,
老来方悟入山高。
儿童已辨新诗句,
拟钉门符换书桃。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己面对敌人无法取胜而只能逃避的境况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无奈和自嘲之情。作者感慨于自己的努力竟然没有能够在敌人面前取得一丝胜利,避人耻笑的同时也不得不逃避。这种无奈的情绪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接下来,诗人通过对蓬户飞箭、椿闱带髦的描述,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于逆境中的无奈选择的思考。他告诉自己不要再去想象蓬户中的箭,而是应该将精力放在另外的事物上,比如一些细枝末节的琐事。这种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成为作者面对困境时的一种应对之策。
诗词的后半部分,作者抒发了对年少时逝去时光的无奈和对晚年领悟的感慨。他感叹年轻时随着流水一样匆匆逝去,而晚年才渐渐领悟到生活中的真谛。这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光阴的珍惜和对时光流转不可逆转的感慨。
最后,诗人提到儿童已经能够辨认新诗句,抒发了对儿童纯真无邪的羡慕之情。儿童在诗中被描绘成能够欣赏美好事物的象征,他们能够轻松地理解诗句的美妙之处。诗人暗示自己已经老去,但愿望能够重新回到年少时代,以便像儿童一样纯真无邪地去欣赏和创造美好的事物。
这首诗词通过对逃避困境、时光流转和对儿童纯真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无奈、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它以简洁而深刻的表达方式,给人以深思和共鸣,展示了宋代诗人项安世的才华和情感。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项安世。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