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闻不滅书。宋代。宋庠。久卧堪忧巷,惊闻不滅书。高风五柳外,深意八行馀。努力邀加饭,相逢约下车。殷勤长跪读,双睫费涟如。
《得天经书问》是宋代诗人宋庠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久居困境的人,当他听到有人读书的消息时,感到震惊而不可思议。他走出了自己的困境,来到了五柳树外的高风之地。在这里,他听到了充满深意的八行诗。他努力地邀请诗人与他共进晚餐,并约定下次见面时一起乘车前往。他满怀热情地跪在地上,用心地阅读这些诗句,泪水如雨般滴落。
这首诗的译文和赏析如下:
《得天经书问》
久卧堪忧巷,
惊闻不滅书。
高风五柳外,
深意八行馀。
努力邀加饭,
相逢约下车。
殷勤长跪读,
双睫费涟如。
译文:
长时间躺在困境中令人忧虑的小巷,
听到有人读书的消息却令人惊讶。
高风吹拂五柳树外,
这八行诗蕴含深刻的意义。
努力邀请诗人一同共进晚餐,
相逢之时约定下次一同乘车。
他虔诚地跪在地上读书,
泪水如雨般滴落下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望和追求。主人公长期处于困境之中,生活备受煎熬,但当他听到有人读书的消息时,他感到震惊。这说明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改变命运的希望。他离开了狭窄的巷子,来到了自由开阔的地方,感受到了高风的吹拂,这象征着他摆脱了困境,迈向了更好的未来。
八行诗被描述为蕴含深意,这表明这些诗句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而是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思考。这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它可以启迪人们的思想,指引人们的行为。
主人公努力邀请诗人一同共进晚餐,这显示了他对知识的崇敬和渴望与他人分享学习的机会。他们约定下次见面时一同乘车前往,这体现了他们相互之间的友谊和共同的追求。
最后,主人公虔诚地跪在地上读书,用心品读这些诗句。他的双眼因为专注而泪水涌动,表达了他对知识的珍视和对真理的追求。这种殷勤和专注的态度展示了对学问的虔诚和对智慧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久居困境的人如何通过追求知识和智慧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对智慧的追求和珍视。它呼吁人们要努力学习,不断追求真理,以改变自己的生活和社会的现状。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宋庠。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