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哉戎马起

出自明代袁凯的《古意(二十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xī zāi róng mǎ qǐ,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十五志为学,四海访巨儒。
低回梁宋郊,浩荡齐鲁区。
庶从父老问,得亲交游徒。
惜哉戎马起,中道乃趑趄。
归来卧荒园,白首成下愚。
()
四海:1.指全国各地,指天下、全国;也可指世界各地。另有“豪放、豁达”的意思。2.四方。泛指四方之地。
巨儒低回:(书)(动)①徘徊。②留恋。
浩荡:(形)水势大,泛指壮阔的样子:江水~。
游徒惜哉戎马:(书)(名)军马,借指从军、作战:~生涯|~倥偬。
中道:道路的中央。
趑趄:1.想前进又不敢前进。形容疑惧不决,犹豫观望。2.形容踌躇不定,怀有二心。3.滞留;盘桓。4.小心翼翼,畏畏缩缩;形容尴尬的样子。
归来:(动)回来:胜利~|自海外~。

《古意(二十首)》是明代袁凯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古意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追求、对巨儒的敬仰以及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下面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古意(二十首)

十五志为学,四海访巨儒。
低回梁宋郊,浩荡齐鲁区。
庶从父老问,得亲交游徒。
惜哉戎马起,中道乃趑趄。
归来卧荒园,白首成下愚。

中文译文:
我十五岁就立志求学,四处寻访伟大的学者。
卑微地游历梁宋的郊野,辽阔地游历齐鲁的乡间。
我向智慧的父老们请教,与亲密的友人交往。
可惜啊,战乱使得学问无法发扬,道路上的行进变得迟疑。
归来后躺在荒废的园子里,白发人成了下愚。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展示了诗人袁凯对学问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他在乱世中的困境和无奈之情。诗中的"十五志为学"表明了诗人在很早的年纪就立下了追求学问的志向。"四海访巨儒"表达了他希望能够广泛地拜访伟大的学者,汲取他们的智慧和知识。

诗中表现了诗人游历梁宋、齐鲁的场景,这些地方在中国历史上都是文化繁盛的地区。诗人以"低回"和"浩荡"来形容自己的游历,显示出他对这些地方的敬畏和景色的壮丽。

诗词中还暗示了战乱和动荡的时代背景,"戎马起"和"中道乃趑趄"表达了在乱世中学问的艰难。诗人感叹战乱使得学问无法得以发扬光大,自己的行进也变得迟疑不前。

最后两句"归来卧荒园,白首成下愚"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自己学问成就的自嘲。诗人回到了荒废的园子里,这里象征着他的故乡,他白发人成,成了一个无名的庸庸碌碌之人。

整首诗词通过对学问追求、时代困境和家乡眷恋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它唤起了读者对学问、对乡愁的共鸣,同时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动荡和学术的荒芜。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袁凯

袁凯,生卒年不详,字景文,号海叟,明初诗人,以《白燕》一诗负盛名,人称袁白燕。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洪武三年(1370)任监察御史,后因事为朱元璋所不满,伪装疯癫,以病免职回家,终“以寿终”。著有《海叟集》4卷。...

袁凯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