砧杵共秋声

出自宋代徐铉的《》,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hēn chǔ gòng qiū shēng,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共泉分地脉,砧杵共秋声
()
地脉砧杵:捣衣的垫石与棒槌。

《句》是唐代诗人徐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共泉分地脉,砧杵共秋声。

诗意: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通过泉水和砧杵的形象,表达了大自然中万物相互联系和共鸣的美妙之处。

赏析:
这首诗以两个景象为中心,一个是泉水,一个是砧杵。泉水象征着生机和源头,它们共同分布在地下,通过地脉相互连接,形成一条泉脉。这里的“泉”可以理解为水泉,也可以理解为源头,代表着生命与活力。诗人用“共泉”一词,强调了泉水之间的互通与共生,也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

而“砧杵”则指的是制作器物的声音,这里特指秋天的声音。砧是制作器物时用来敲打的工具,杵是用来捣击的工具。秋天是一个丰收和收获的季节,人们忙碌地制作器物,敲打杵砧的声音不绝于耳。这里的“共秋声”表达了人们在秋天共同劳动的景象,也传递了一种喜悦和欢乐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泉水和砧杵两个景象的对比和联系,展现了大自然中万物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美妙景象。泉水和砧杵都是自然界中普通而常见的事物,但诗人通过巧妙的描写,将它们与人类的生活和情感相联系,赋予了诗意的深度。这首诗提醒人们关注自然界中微小而美好的事物,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徐铉

徐铉(916年—991年)南唐,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

徐铉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