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游庐山恨不遍。宋代。董嗣杲。欲游庐山恨不遍,游子先须两脚健。山中浪走不知方,逢人问路空徬徨。人言五老山水窟,半是神仙半是佛。独行直待西风高,未可议我无仙骨。
《答问游庐山日子》是宋代董嗣杲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游庐山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庐山壮丽景色的向往和对自己身体健康的期盼,同时也映射了人生旅途中的迷茫和对未来的期待。
译文:
欲游庐山恨不遍,
游子先须两脚健。
山中浪走不知方,
逢人问路空徬徨。
人言五老山水窟,
半是神仙半是佛。
独行直待西风高,
未可议我无仙骨。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对庐山的向往和渴望为线索展开,表达了他对庐山壮丽景色的无限畅想。诗的前两句"欲游庐山恨不遍,游子先须两脚健",通过对游览庐山的渴望,传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向往之情,并暗示了他必须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才能实现这个愿望。
接下来的两句"山中浪走不知方,逢人问路空徬徨"表达了诗人在庐山蜿蜒的山道中迷失方向的无助感,也寓意了人生旅途中的迷茫和困惑。这种茫然不知所措的心境通过山中迷路的形象,使诗人的内心状态与自然景观相互映照。
随后两句"人言五老山水窟,半是神仙半是佛",描绘了庐山的神奇与独特之处。五老山水窟是庐山的一个著名景点,人们传说其中既有神仙的居所,又有佛教的圣地。这种神秘而灵动的氛围进一步增添了庐山的神奇色彩。
最后两句"独行直待西风高,未可议我无仙骨"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自己个性的坚定。诗人独自一人行走在庐山之间,期待着西风的吹拂高举自己,这里的西风也象征着美好的未来。最后一句"未可议我无仙骨"则彰显了诗人对自己拥有非凡之能的自信,表达了他对个人价值的坚持和对成功的渴望。
整首诗以庐山为背景,通过描写诗人的情感和心境,展示了他对庐山壮丽景色的向往,同时也传达了对个人力量和未来的期待。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抒发了对人生迷茫与困惑的思考,以及对成功和价值的追求。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并通过庐山的形象,将人生的追求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
董嗣杲。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