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山林十六詠倚剑。宋代。陆游。懸瀑若剑立,空潭如镜平。未能照魑魅,且用斩长鲸。
《郭氏山林十六詠倚剑》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林景色,并以倚剑的意象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悬瀑若剑立,
水潭如镜平。
未能照魑魅,
且用斩长鲸。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山林中的景色,以及倚剑的比喻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首先,诗中提到的“悬瀑若剑立,水潭如镜平”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悬挂的瀑布形状犹如剑一般屹立在山林之中,水潭平静如镜,反射出周围的景色。这种景色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壮丽,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然而,诗中接下来的两句“未能照魑魅,且用斩长鲸”表达了作者的不满和思考。魑魅指邪恶的精怪,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对社会现象或者个人困惑的隐喻。诗中所说的“未能照魑魅”意味着作者无法洞察邪恶或困惑的本质,无法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而“且用斩长鲸”则表示作者将以更大的力量和决心去解决问题,斩除困扰自己的难题,摧毁那些可能威胁到自己或社会的巨大力量。
整首诗词以山林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借用倚剑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和个人困惑的思考和决心。这种意境交融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作者内心的情感,展示了作者独特的感悟和对于困境的积极应对态度。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纪行即事联句。清代。张洵佳。浪游未遂经还家,自笑临行志太奢。香径待携吴市酒,竹炉同品惠泉茶。主人病卧文园榻,过客宵回剡水艖。人事难凭天又阻,连番蕉雨滴窗纱。
南冠亭秋晚闲望。宋代。寇准。南冠亭外淡江天,久客登临更浩然。远浦秋深翻白浪,孤山日暮起苍烟。已嗟异国逢衰节,况复西风听乱蝉。倦鸟知还虽有意,故林无奈隔秦川。
春光好·蘋叶软。五代。和凝。蘋叶软,杏花明,画船轻。双浴鸳鸯出绿汀,棹歌声。春水无风无浪,春天半雨半晴。红粉相随南浦晚,几含情。
梧桐。元代。郑允端。梧桐叶上秋先到,索索萧萧向树鸣。为报西风莫吹却,夜深留取听秋声。
谒金门。清代。易顺鼎。春山冻。岚气如波欲动。谁把春寒轻剪送。压帘帘骨重。花影红沈窗缝。菭色绿浮篱空。香怕烧多金鸭痛。碧纱烟入梦。
熙宁望祭岳镇海渎十七首。清代。佚名。维山及川,奠宅幽方。我度其灵,降止靡常。肃肃坎坛,既迎既将。促乐入俎,是送是望。
山游偶兴二绝 其二。明代。张宁。轻烟缥缈雨霏霏,芳草连崖入翠微。黄鹤不来松自老,野藤花下鹁鸪飞。
中秋同允兆诸子集赵相国第玩月二首 其一。明代。胡应麟。静夜胡床拂斗牛,天街凉月涌青虬。银窥帝释三千界,玉倚仙人十二楼。坠露迥沾长乐梦,飞云旋逐广陵游。淋漓桂醑黄封在,一洗都门万斛愁。
舟过谢潭三首·其三。宋代。杨万里。碧酒时倾一两杯,船门才闭又还开。好山万皱无人见,都被斜阳拈出来。
和清明前即事三首。宋代。廖行之。漫山百卉效奇珍,万喜原头雀舌新。不待清明改泉火,撷芳收取最先春。
湖楼雨集。明代。陆懋龙。不量晴雨便称卮,雨过楼头别一姿。画壁云香从座起,筠帘风影逐波移。歌残烛炧春衣怯,语杂觞条夜漏迟。带湿管箫疑半咽,城乌啼上隔墙枝。
至双峰寺留宿 其一。清代。缪公恩。新雨湿柔沙,清溪绕岸斜。一轮残日影,几片远天霞。薄霭生秋草,微风拂径花。牛羊归牧笛,散入野人家。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望国 一作:思国)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谏太宗十思疏。唐代。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望国 一作:思国)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