蛩催纤妇贫非懒

出自元代仇远的《中秋待月不见》,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ióng cuī xiān fù pín fēi lǎ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期修翫事在杭州,月夕那知常滞留。
纵有侯芭常载酒,惜无李白共登楼。
蛩催纤妇贫非懒,云掩霜娥老似羞。
应笑山翁痴守待,满身风露冷貂裘。
()
月夕:1.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2.月末、月尾。3.明月当空的晚上。
滞留:(动)停留原地不动:因大雾致使航班延误,大批旅客~在机场。
登楼:上楼。指汉末王粲避乱客荆州﹐思归﹐作《登楼赋》之事。特指登上御楼﹐赦免囚徒。古代帝王大赦仪式之一种。
满身:满身mǎnshēn[becoveredalloverwith;haveone'swholebodycoveredwith]遍身,全身上下满身是血的重伤员

《中秋待月不见》是宋代仇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杭州期待赏月的心情,但很遗憾他没有能够见到月亮。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秋的夜晚,我期待着在杭州欣赏月亮的美景,
然而月亮却似乎常常迟迟不现身。
即使有侯芭这样的美酒相伴,也无法与李白一同登上楼阁,
我感到非常遗憾。

蛩蛩的叫声催促着纤弱的妇人,并不是她懒惰,
而是因为云彩遮挡了霜娥,她似乎有些害羞。
或许应该嘲笑那些守在家中痴心等待的山翁,
他们浑身上下都湿透了风露,寒冷的貂裘也冻得发僵。

这首诗以中秋夜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月亮的期待和失望之情。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侯芭和李白的对比,凸显了作者对李白才情的仰慕。同时,通过蛩蛩和纤弱的妇人、云彩和霜娥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月亮无法现身的遗憾之情。最后,作者用山翁寒冷的形象,表达了他自己在等待中秋月亮的过程中所受到的寒冷和孤独。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作者的情感,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深沉而富有思考的意境。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时间流逝和孤独等命运的思考。这首诗词既展示了作者对中秋的期待,又传达了人生的哀愁和无奈,给人以深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仇远

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仇远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