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仁而得又何怨。宋代。蒲寿宬。别郡安知寄此州,攀辕合借我公留。求仁而得又何怨,蔽美岂其为好修。花迳怕风宜落絮,秧田足雨恐妨牟。春归谁识春心苦,才说思春欲白头。
送使君赵寺丞泰先生
别离他乡,何以知道将我寄托于此州,借与我公留。我渴望追求仁义,却反而遭受了怨恨,难道美德的掩盖并非一种美好的修行吗?如花繁茂的小径怕风吹落花瓣,如同嫩秧的田地怕雨水阻碍生长。春天归来,谁能理解我的内心苦涩,只有我才能述说思念春天而渴望早日白发苍苍。
译文:
离别他乡,谁能知晓我将寄托于这个州,向使君赠送一段留下的时光。追求仁义,却为何遭遇怨恨,美德是否被掩盖,无法修行?如花径风吹花落,如秧地雨淋阻牟。春天归来,谁能理解春心的苦楚,只有我能说出思念春天欲白头的心情。
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蒲寿宬所作,以送别使君赵寺丞泰先生为题材。诗中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诗人通过对离别的感叹,表达了自己追求美德却遭受怨恨的困境,以及对美德修行的思考。
诗中以花迳和秧田作为意象,将自己的境况与自然界的现象相比拟,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矛盾和困扰。花迳怕风宜落絮,秧田足雨恐妨牟,通过这些生动的描写,诗人抒发了自己对困境的感受和对人生的反思。
最后两句“春归谁识春心苦,才说思春欲白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楚和对春天、生命的渴望。诗人希望有人能够理解他内心的苦痛,只有他自己才能述说思念春天而渴望早日白发苍苍的心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离别的思索和对美德修行的反思,诗人展现了自己对人生的矛盾感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词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具有普遍的人生哲理,引发人们对于人生意义和价值观的思考。
名或作寿晟、寿峸。宋末阿拉伯人。与弟蒲寿庚至泉州贸易。度宗咸淳间,知梅州。益、广二王航海至泉州,时寿庚为泉州守,闭城不纳。寿宬密谕寿庚纳款于元,遂于景炎元年同降元朝。有《心泉学诗稿》。...
蒲寿宬。名或作寿晟、寿峸。宋末阿拉伯人。与弟蒲寿庚至泉州贸易。度宗咸淳间,知梅州。益、广二王航海至泉州,时寿庚为泉州守,闭城不纳。寿宬密谕寿庚纳款于元,遂于景炎元年同降元朝。有《心泉学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