袂判平山十五年

出自宋代李曾伯的《徐介卿赴召经筵二诗送之》,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mèi pàn píng shān shí wǔ niá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袂判平山十五年,喜迎召节下楼船。
交情一见岁寒在,世事几番春梦然。
我亦将归谋佚老,公今此去类登仙。
一杯且酌长沙酒,莫忆灯棋话汉边。
()
喜迎,下楼,交情,一见,岁寒,世事,春梦然,登仙,莫忆

《徐介卿赴召经筵二诗送之》是宋代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袖袂判平山十五年,
喜迎召节下楼船。
交情一见岁寒在,
世事几番春梦然。
我亦将归谋佚老,
公今此去类登仙。
一杯且酌长沙酒,
莫忆灯棋话汉边。

诗意:
这首诗是李曾伯送别徐介卿赴召的作品。诗人在表达对徐介卿离去的祝愿和思念之情。诗中通过描写岁月的流转、人事的变迁,表达了友情长存、理想追求和对过往岁月的回忆。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徐介卿奉命赴召离别的场景。第一句“袖袂判平山十五年”,揭示了徐介卿在平山任职的时间已经十五年了,意味着他在平山有着丰富的经历和交情。接着,“喜迎召节下楼船”,表达了诗人对徐介卿受到召唤并乘船离去的喜悦之情。

第三句“交情一见岁寒在”,表达了两位好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无论岁月如何更迭,友情依然存在。而“世事几番春梦然”则表明了人事更迭的无常,一切如春梦般虚幻不定。

接下来的两句“我亦将归谋佚老,公今此去类登仙”,表达了诗人将要返乡过上宁静的晚年生活,而徐介卿此次离去则象征着他将追求更高的境界,类似于登仙一般。

最后两句“一杯且酌长沙酒,莫忆灯棋话汉边”,表明诗人将与徐介卿共饮长沙的美酒,但他也劝徐介卿不要过多回忆过往的灯棋之戏,不要过多怀念在汉边的岁月。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徐介卿的祝福和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变迁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李曾伯朗读
()